7月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做客新华网,为网友详解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图为张立群在访谈现场。新华网 陈竞超 摄
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要研究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积极财政政策发挥好、运用好。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
回望2013年上半年,我们看到,经济增速放缓但总体就业形势尚属稳定;物价涨势温和但楼市持续高烧;广义货币(M2)突破百万亿但银行却高喊“差钱”……钱袋子扁了,相对投入又增多了,钱从哪里来?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资金,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大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4日下午走进新华网直播间,与网友分享了他的观点。
张立群认为,首先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通过“挖”钱盘活存量。今年年初的八项规定,对公款消费叫停,以及整个各项行政支出方面遵循厉行节约的原则,有望把资金更多地转到确保基本民生这一方向上来,转到支持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保证上来。其次是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发债的规模。经济转型面对的很多困难是阶段性的,可以在一定期间内扩大债务发行规模来支持转型完成,实现更高水平、更小代价的增长。
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要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如何理解“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对此,张立群表示,近几年来,财政开支的透明度在提高,规范性也在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财政开支在各级政府财政的安排使用当中“跑冒滴漏”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需要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公共财政预算之外,与政府基金和土地收入相关的很多政府收入的预算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通过做这些工作,使得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通过这个制度的完善使得政府的各项行为能够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实际上这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张立群说。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曾三度公开提出,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达103.61万亿元,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怎样盘活这百万亿的钱,如何将其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呢?
张立群认为,要让这些货币更好地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控,加强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内生性的约束机制建设。真正高度警惕风险,为各种资金的使用风险承担起责任。尤其要防止片面追逐高回报的倾向,就是不顾风险、过快扩张各种资金的使用,从而追求金融方面的高收入。
优化资源配置,背后的含义是更多关注成长性更好,回报率相对比较低、但资金风险也比较低的领域。“应该让资金更多地关注实体经济,比如制造业、服务业、包括农业等领域,看到这些领域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在做大、特别是在做强方面所做的各种努力。在这个背景下,一百多万亿的资金存量可能就会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从金融角度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使得在向着做大做强的方向有一个实质性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