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6月制造业PMI报50.1%

2013年07月02日 09:36   来源:深圳特区报   华晔迪 桑彤

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的工人在组装生产汽车。 新华社资料图片

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的工人在组装生产汽车。 新华社资料图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发布数据,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为四个月来最低。

  从12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6月份各主要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进口、积压订单、采购量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落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其余指数降幅在1个百分点之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说,PMI指数回落,且主要指标普遍回落,表明未来经济有一定下行压力。稳增长的政策效果还在进一步显现之中。综合看,经济增长仍然在趋稳过程中。

  具体来看,新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为52.0%,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4%,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8.7%,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44.6%,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分企业类型看,大型企业PMI指数高于50%,为50.4%;中、小型企业PMI指数低于50%,分别为49.8%和48.9%。调查还显示,反映订单不足、劳动力成本上涨、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分别达到47.0%、45.4%和40.9%,环比分别上升4.3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数据

  解读

  稳中有忧:

  经济下行压力凸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6月份制造业PMI回落,表明未来经济有一定下行压力。但PMI绝对值仍然在临界点(50%)以上;1至5月份投资、消费增长大体平稳,剔除热钱扰动因素出口实际增速也未大幅下滑;企业库存水平是历史低位,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稳增长的政策效果还在进一步显现之中,经济增长仍然在趋稳过程中。”张立群综合各种因素得出判断。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认为,PMI回落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处于调整阶段,企业面临市场、成本等各方面压力。但PMI最近几个月其实一直在波动中,而中国经济7%到8%的增速也维持相当一段时间了,总体还是平稳的。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报告也认为,当前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增长的基本特征。从整个二季度看,各月PMI保持50%以上水平,均值为50.5%,表明经济整体运行平稳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

  但应当承认,6月份PMI的回落确实比较明显,暴露出的问题值得警惕。从构成PMI的五大分类指数看,6月份均出现回落。其中,生产指数为52.0%,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0.4%,回落1.4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报告指出,6月份生产指数高于新订单指数1.6个百分点,供大于求的格局积累到现在造成市场偏弱的局面。当前经济增长出现某种程度的稳中偏弱因素,主要原因在于产能过剩和产量释放过快。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由于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中,而国内需求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目前都缺乏新亮点,房地产调控也处于胶着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增速出现一定的回落是必然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尚未触及底线,应该容忍增速的回落,着眼于推进中长期的改革和结构调整,但也要注意指标变化,防止经济失速。货币政策方面在保持稳健基础上对资金投放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强化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使目前不断上扬的资金成本有所回落。

  新闻

  分析

  经济增长稳中偏弱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分析说,PMI数据走势一方面反映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增长基本特征,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基本格局没有变化,各项指数虽有不同程度回落,但也呈现出某些积极因素,比如社会库存仍在继续减少;购进价格指数持续低位,企业经营负担明显减轻。

  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增长也出现某种程度的稳中偏弱因素,主要原因在于产能过剩和产量释放过快。今年以来生产指数一直高于新订单指数,比如6月份生产指数为52%,高于新订单指数1.6个百分点,供大于求的格局积累造成市场偏弱局面。在目前这种形势下,稳增长要立足于控制产能过快释放,保持供需基本均衡。

  颇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时间,一些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纷纷下调中国经济增速:中金公司将二季度GDP预测从原先7.7%下调至7.5%,全年GDP增速预测从7.7%下调至7.4%;高盛将二季度GDP增速预测从7.8%下调至7.5%,并将2013年经济增速预测从7.8%下调至7.4%;一直颇为看好中国经济增长的渣打则是将全年经济增速调降至7.7%。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分析说,中国的重心已从经济增速调控转向环境、金融风险、生产食品安全以及改革等结构性问题,短期内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尽管如此,新的改革举措将会降低系统性风险并可能提高潜在经济增速。

  蔡进指出,当前经济发展核心向发展民生转变,经济增长更加看重就业与收入增加,而不单纯看速度。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更加注重于“调”字,更加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市场的问题让市场解决。他建议,在科学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同时,要考虑通过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化的市场环境。

  (据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钱荒”影响尚未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近期引发市场震荡的流动性紧张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不过,在当日公布的6月份PMI指数及各分项指数中尚没有得到体现。

  “异常高的银行间利率,将从多个渠道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经济增长下行风险上升。”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分析说,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上升将带来经济增长放缓压力,但数量关系目前难以确定。

  来自中金公司的分析说,目前社会融资增长较快,主要仍由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推动,因此市场利率提高将导致下半年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显著放缓,虽然一定程度上将会减轻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对实体经济的挤压,但投资需求增长的放缓是大概率事件。

  高盛资深经济学家崔历也认为,此次流动性紧张局面是在近几个月十分迅速的信贷增长之后出现的,经济增长受到的短期影响相对温和,但是,随着信贷状况趋紧,投资增长放缓可能在明年更明显;他并预计这将使未来两年经济增速累计降低70个基点。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