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市场总会遭遇阵痛。今年一季度,企业债的发行几乎遭遇空前的冷遇。
截至上周末,今年一季度总共只发行了2只企业债——兴泸债和国网债,金额达207亿元。虽然规模不小,但从发行数量上看这一颓势自去年10月以来已有显现。3月14日,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份,没有发行一只企业债,11月份和12月份各有两只企业债发行成功,总金额只有23.05亿元。
根据发改委的统计,2007年总共发行79只企业债,发行总额高达1709亿元。显然,10月份之后企业债的发行几乎陷入停滞。
这与银行机构退出企业债发行担保市场密切相关。2007年10月份,银监会发布在<中国银监会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要求银行"一律停止对以项目债为主的企业债进行担保,对其他用途的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信托计划、保险公司收益计划、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其他融资性项目原则上不再出具银行担保;已经办理担保的,要采取逐步退出措施,及时追加必要的资产保全措施。"
在此之后发行的6只企业债中,5只有商业银行的担保。"这些都是去年早些时候就通过有关部门审批的。"渤海证券固定收益部门一位交易员对记者说。
只有国家电网公司发行的200亿元固定利率企业债券,由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银行等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逐步退出担保,是企业债市场化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某银行业内人士说。
因为银行为企业发债提供担保,担保费率远低于贷款利率,而承担的信用风险却与贷款无异,甚至因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和有效的监控措施会高于贷款风险,此外还要间接承担额外的交易对手风险以及市场风险。
银行退出担保市场之后,原本企业债的大买家保险公司也要退场。企业债的发行几乎已经走到末路。
"银行不担保、保险公司不敢买,那怎么发行?"长江证券固定收益部毛洪云说。"第三方担保最可能的形式是企业互保或者集团母公司担保"。
但对于第三方担保债,由于信用风险难以评估,投资机构将持非常谨慎的态度,非央企发行企业债的价格有可能大幅高出同级别的银行担保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