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平安"小非"即将解冻 部分机构冲动套现出逃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国寿平安"小非"即将解冻 部分机构冲动套现出逃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1月07日 08:40
    1月3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再度于A股收阴。按当日盘面,尽管上述两股尾盘均被小幅拉起,但分别以较前日下跌1.75%和1.13%。其中身为金融第一高价股的中国平安更在盘中跌破100元关口。次日,两股虽均有小幅反弹,但却难整颓势。

    与股价下挫同步放大的,还有两股的成交量。3日中国人寿(601628行情,股吧)与中国平安的成交量分别达到29.64万手和38.00万手,分别相当于之前日均交易量的2倍以上。

    这与一个临近的微妙时点莫不相关——1月9日,中国人寿6亿股“小非”即将解禁。按市场人士说法,机构此时对两股急急进行获利了结,主要是对未来两只股票相继小非解禁的忌惮。

    按记者统计,1月9日中国人寿将有6亿战略配售股被推向市场,届时其流通股总量将增加66.7%;而3月3日,中国平安更有3.45亿战略配售与27.77亿内资股解禁登陆,届时其流通股总量将较现在增大387.77%。

    1月4日,中国平安表示,目前解禁的压力主要来自那些急于短期套现的持有者。基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未发生变化,高盛等投行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仍是长期看好平安的。

    国寿、平安解禁路径各异

    自2007年1月9日与3月1日,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回归A股至今,已有近1年光景。

    值得注意的是,当两家公司数年前登陆H股时,只是通过新增股本,进行增量融资。基于两地资本项下资金不开放及相关法律限制的事实,原有股东所持有的内资股的流动性问题难以解决。进入2008年,随着两家公司战略配售与原有内资股的禁售期满,总计30余亿股被推向市场。

    实际上,由于其原始企业结构的不同,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的股东解禁流通路径差异巨大。

    脱胎国有制企业的中国人寿股权结构相对简单,H股上市之前完全是国家股(SS),直到此次15亿A股发行后,其单一控股股东国寿集团的股份占比仍高达68.37%。对于这部分高达193.24亿的国家股,中国人寿已于上市之初明确承诺,愿锁定持有36个月。

    这意味着,今年1月9日将被推往市场的,只有19家战略投资者手中的战略配售6亿股。

    相比之下,中国平安则复杂得多。将于3月3日被推向市场的不仅有20家战略投资者手中的3.45亿战略配售,还包括其A股上市前的数十家内资股股东。

    1988年成立于深圳蛇口的中国平安,是典型的股份制企业,股权结构高度分散。按其A股招股书,截至2006年12月31日,有53家公司位列该公司内资股股东名单,而在内资股占据最大份额的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如今中国平安的比例也只有7.40%。

    除却作为其员工持股集合与高管持股平台的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景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江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外,其余的50家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都将在2008年3月3日被解除流通限制。这一群体持有的27.77亿股票,占据如今中国平安总股本的37.80%,加之3.45亿股战略配售,3月3日当日,将有相当于该公司总股本的42.50%的31.22亿原锁定股份解冻上市。

    此外,按两公司招股书,在“大非”(占总股本5%—10%)的锁定方面,国寿集团持有的193.24亿中国人寿股份将在2010年1月11日获得解禁。而中国平安方面剩余的锁定股份只有上述三家员工与高管持股公司的8.60亿股份,将在2010年3月1日解禁。

    旧股东套现冲动

    国有与原发起人股份减持,这在股改命题已深入人心的中国股市已属无可非议,但牵动二级市场心结的,却是旧股东于二级市场集中抛售可能带来的大跌梦魇。

    在昔日两家公司的战略配售名单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均为两者的第一大战略投资者,其余的近20家企业也多是中字头央企。此外便是觅香而来的同业:中国人寿的名单中包括中国财险(2328。HK),而中国平安的名单中包括了中国财险、太平洋人寿与泰康人寿。

    一位在近两日的行情中参与沽售操作的深圳基金界人士认为,作为央企与存在资金配置要求的战略投资者,对于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的良好质地,一般不会急于抛售套现。在即将到来的“小非”解禁中,存在较大套现可能的,是处于中国平安内资股行列的房地产等宏观调控受限行业的企业。

    多达50家公司的中国平安“小非”机构,行业门类众多,均是自1988年以来在平安的历次股本变革中加入的企业。按加入时间与阶段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其一是参与最初发起的深圳本地重点企业,其二是当年平安向全国扩张时引入的上海、天津、大连等地的大型企业,其三是与上述A股上市时的战略投资者性质类似的央企财务公司。

    在这其中,以新华信托、国民信托、华煜期货为代表的金融企业和以深圳深业投资、天津世纪和平置业、深圳京基地产为代表的地产企业值得注意。上述人士认为,一方面流动性泛滥,投资机会众多,同为金融行业的前者或将抽出资金转向他业,另一方面,如今国家持续宏观调控,房地产企业现金链条吃紧,套现股权投往实业的可能性也不可忽视。

    事实上,尽管原有股东可能因继续看好公司前景而继续持有,但即便小比例资金入市,目前市场流动性状况也可能面临压力。以中国平安为例,在2007年最后的三个月中,其月度成交量分别仅有1.44亿股、1.56亿股和1.86亿股。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