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意险重回市场化的反思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航意险重回市场化的反思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2月19日 11:38
    2007年12月1日起,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加强航空意外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实施。有关航意险暴利的争论似乎有了阶段性的终结。根据该通知,航意险产品开发权和定价权将重归保险公司。这意味着,航意险从此将告别全国统一售价20元、保额40万元的历史,重回市场化怀抱。

    我国最早的航意险产品于1989年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民航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共同研究制定,共分为3元、5元、7元、9元、11元五档费率,保额也从1万元依次递增至5万元,当时只有中国人保公司一家销售这种产品。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保险市场主体增多,然而市场上并没有随之出现多样化的航意险产品——各公司争相抄袭人保的航意险条款和费率,结果市场上出现了变相价格竞争局面:佣金之争。据透露,竞争最激烈时,保险公司交给航空售票代理商的佣金甚至高达90%。

    为了摆脱这种恶性竞争的局面,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保费20元、保额20万”的《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同时废止了各保险公司的原有航意险条款。2000年,各家公司达成一致——建立共保体系,即各寿险公司共同承保航意险,按当年的市场份额“瓜分”保费,并承担相应责任。随着2002年《保险法》的修订,保险监管机构不得制定保险条款,统颁条款丧失了合法地位,于是保监会于2003年公布了行业指导性条款,费率为20元保40万元,保障程度提高了1倍。但即使这样,航意险还是难逃“暴利”评价的阴影。

    我的反思首先在于航意险是否真的是暴利。保险公司之外的人无法直接观察到保险产品的实际运营成本,但航意险之所以被批评为暴利,是因为一份20元的保险批发价才3元,差额均流向兼业代理机构的腰包。由于航意险产品简单、同质化明显,其销售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兼业代理机构,保险公司在航意险市场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只能依靠提高手续费来争取可销售航意险的航空机票网点。保险公司能够拿到手的几元保费包括管理、服务等成本费用和用于为投保人提供保障的风险准备金。可见保费中真正成为保险公司利润的比例并不高,甚至,如果考虑需要充分提留风险准备金的情况,保险公司可能还要“倒贴”。如果说暴利,那获利的并不是保险公司,而是那些兼业代理机构。保险公司“赔钱赚吆喝”,这“吆喝”还是负面的。

    其次,《通知》实施之后,如果还是采取兼业代理这种形式为主要销售网络,将依然难以改变兼业代理机构坐扣保费,保险公司竞相杀价的局面。乘客往往是在准备登机前购买航意险产品,一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辨别险种费率的高低、保障范围等,而只会在代理机构提供的产品当中选择一个。兼业代理机构肯定会选择对他们自身最有利的产品进行代理销售。这样保险公司难以避免的要在兼业代理机构佣金上进行竞争,从而保持有利的销售网络。如果是这样,那么航意险的市场化非但难以有效降低产品价格,反而可能因为保险公司要弥补相应风险准备金而涨价。而消费者也难以判断涨价是因为服务的质量提高了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再次,航意险只是众多同质性强的保险产品之一,它的市场化改革可能意味着更多具有类似特征的保险产品的发展方向。随着近几年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保险市场已不再缺少竞争。但可以说,这些竞争最终导致的是保险公司明显感到行业“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尽管整个保险业增长势头不减,但谈起业务情况,保险业内人士几乎同时感叹一个字:难。产品差异化不足导致同一产品上的过度竞争。而新产品的创新又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这使得竞争总是维持在价格竞争的低水平竞争层面。而对于某些特定渠道销售的产品,市场化和行政化的转变,只是中间商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转化,消费者即被保险人并没有从中受益。这样的市场化并不是我们真正希望的市场化,也不是监管者做出市场化决策所希望出现的结果。

    最后,想想保险产品之外的其他产品,也未必没有暴利之嫌。比如:可口可乐,在酒吧或者歌厅可能卖10元一罐,但是在超市卖不到2元。同样是翻了几倍的利润,为什么这样的暴利没有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而保险业的代售机构利润成了抨击保险机构的“罪证”?是不是这种利益分配的不透明使得保险公司独自承担了暴利的“罪名”?如果能够引入更多的代理机构销售保险产品,不同层次的在价格上也加以区分,那即使需要支付高额的代理佣金费用,消费者也能辨别出谁获得了更大的利润。
来源: 中国保险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