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保险为何冷热不均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个性化保险为何冷热不均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2月05日 11:30
    假设某一健康体检机构在为体检者进行癌症检查中,按正常程序应该发现受检查者已患有癌症,但因为其失误或过失未能发现,体检者提出赔偿要求时,损失将由保险公司承担。近日,首款体检机构癌症责任险在沪面世,体检者与体检机构的纠纷,将可以由保险公司代劳。

    如今,类似这样的个性化保险,已成为保险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还有更多可能令消费者一下子想不到的保险。

    特色各异

    雇员忠诚险、高尔夫一杆入洞险、记者险、宠物第三者责任险、绑架险、老人险、婚庆险……各种个性化的保险不胜枚举。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保不到”。只是这些保险看上去有些怪。

    以往人们对保险的认识是发生了不幸或者麻烦,保险来帮助化解,可是高尔夫一杆入洞险就颠覆了这一传统。因为,这款保险是奖励性质的,也就是说是运气好的人才能得到“理赔”,而不是倒了霉的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尔夫这项贵族运动在国内也有了大批爱好者,而打高尔夫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一杆入洞,而且这个几率微乎其微。因此,在“高尔夫球员综合保险”中,保险责任就包括了一杆进洞的费用。

    而家政险也是三年前面世的一款特殊保险。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需要请保姆或者钟点工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而他们在工作时,危险也是不小的,如要爬高爬低擦窗户、使用一些可能他们并不熟悉的电器等等。投保了家政险后,如果保姆或钟点工在干活时发生意外,那么雇主就不用为医疗费等头疼了。

    记者险也是十分“应景”的一款“怪”保险。自从在有关部门公布的十大高危行业中位列“探花”之后,记者人身意外伤害团体险便应运而生。近年来,记者在采访时遭人殴打或由于天气等原因发生意外的报道,引发了保险公司的商机。虽然说白了就是一款雇主责任险,不过因为细化到记者,还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险”各有命

    同为个性化保险,有的成了市场的宠儿,虽是个小险种,却也卖得热热闹闹;有的却门庭冷落车马稀,甚至推出几年都鲜有问津。为何冷热不均宠辱不一?总体说来,个性化保险的自身功夫好坏是关键,倘若自身还欠火候,前途好的少,落寞的多。

    家政险便是少有的受宠险种。自从推出后,劳动保障热线最多一天要接100多个咨询电话。“银发无忧”老人险也是比较受欢迎的险种,自2005年推出到今年8月,沪上已有近50万人次的老人投保了该险种。

    记者险、雇员忠诚险的命运就没那么好了。在一些城市,记者险甚至推出两年都无人问津。而雇员忠诚险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各地保险市场普遍遭遇冷脸。婚庆险的遭遇也不理想,据沪上一家财险公司介绍,推出一年,仅销售了300多份。

    综观这些“待遇”截然相反的保险,“命好”的保险一般都具有保费低、投保灵活、理赔方便等特点。家政险的保费为30元/年,“银发无忧”仅20元/年。而且,投保了家政险,在保险期间内如果雇主更换了保姆,也不需要重新投保,只要打电话更改被保险人姓名即可。

    而有的“命比纸薄”的个性化险种,大多投保程序繁琐,理赔时责任难以界定。比如记者险作为一款团体险,在投保时有诸多约束。少于8人的团体若要投保必须是所有人员投保,多于8人的团队,投保人数也不能低于总人数的75%。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记者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因此理赔时“工作期间”就难以界定。

    “内力”不够

    保险产品推出后不受欢迎,保险公司往往推诿说是人们的保险意识不够。如雇员忠诚险没人理睬,就被归结为员工认为企业投保了这一保险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是为何员工认为这个保险多余、企业为何不愿投保?最主要恐怕还是产品本身存在不足。

    某民营企业老总表示,雇员忠诚险太麻烦。本来投保是为了在与员工发生有关纠纷时能够减少麻烦与损失的,没想到投保后却给自己增加麻烦。因为投保时多项指标需要自己评估,最重要的商业机密也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而且,投保了这一保险也不能保证员工的忠诚度会上升。

    渠道也是个性化保险发展缓慢的一个因素。普通寿险、财险渠道众多,个人营销员、银行代销、电话营销、中介等渠道都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个性化险种还没有发掘出一条有效的销售渠道。

    婚庆责任险问世后,曾试图与婚庆行业协会达成合作,与婚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但是目前婚庆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几乎没有,大多是私人开办的小公司。行业的分散性使得推广的成本高、效率低。一年后,婚庆责任险转变为信用保险,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摇身一变成了新人自己,而投保渠道也改为以直接投保为主,但是效果依然不明显。业务量小,不可能有大量投入去宣传。

    面对这一状况,大地财险上海分公司非车险部副总经理段合军倒是很乐观,他表示,现在开发个性化保险的多为财产险公司,相对于保费收入来说,公司更注重的是营销模式的探索。以往财险公司面对的大多是企业客户,对于分散性的个人客户缺少营销经验,因此,借这些险种的推广,将有利于积累一些经验。
来源: 解放日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