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期货人才要利用"造血机制"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期货 > 期货滚动报道 > 正文
 
培育期货人才要利用"造血机制"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5日 08:13
李中秋
    近期,期货市场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高度关注。在日前召开的“2008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间隙,结合实际经验,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解决期货市场人才短缺的根本出路是利用“造血机制”,即期货公司自身要建立人才培育机制。

    需长远规划

    记者:随着期货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与之相对应的人才队伍却难以跟上,表现在数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结合南华期货实际情况,您认为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罗旭峰:南华期货现在所用的人才是几年前培育的。这主要涉及人才“输血机制”和“造血机制”问题。

    记得在2001年期货行业最低谷时,期货公司纷纷裁员,但我们却广纳人才。在当时,中国证监会一位副主席在《中国证券报》上登文《研究是发展的旗帜》,文章使我们很受启发。我们觉得一个公司要发展必须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个能力离不开自己对研究的深度。当时,我们觉得南华期货可以做这个事情,于是成立了国内最早的南华期货研究所。借机广泛吸纳期货人才。

    现在,很多券商系期货公司希望通过大量的“输血”来实现短期人的才再造和管理架构再造。但我们认为,人才需要“造血机制”来培养,这样做周期虽然会比较长,难度也比较高,然而这却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规模与人才不矛盾

    记者:我们注意到南华期货近期加大设立营业部的步伐,据说到年底将达20家。这么大规模的设点,人才队伍如何跟上?

    罗旭峰:公司内部管理要做到彼此默契,最好是自己培育的人才。因为引进的人才会导致很多问题,这也是很多新收购公司、新设营业部需要解决的。

    这些年来,南华研究所在新设营业部、人才培养方面,以及营业部与当地机构之间同业竞争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国内期货研究方面的业务骨干,研究所成为了南华期货和高校、证券公司之间进行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使南华保持了一定的人才梯队,能够吸引好的学生、业内的研究人才加盟公司。

    从这几方面来看,南华研究所是一块很好的无形资产。很多公司现在并不愿意过多地去开设网点。但我认为,一家公司首先是要有一定规模,有了规模之后,才会发现很多机会,同时也储备了很多人才。

    甘做“替补队员”

    记者:目前,南华期货在全国排名靠前,但并没有券商背景。面对券商大规模介入期货行业的现实,公司在未来股指期货中是否会陷入窘境?

    罗旭峰:我们并不担心未来的生存问题,传统期货公司的市场生存能力很强。截至去年底,南华期货累计开户数为12000多户。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一年的开户数高达6600多户,相当于过去11年的总数。今年前三个月,公司开户数达3700多户,预计全年将达到15000户,而且,这个增速会越来越快。

    未来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券商类公司初期客户数量会出现暴增。但由于缺乏相应期货人才,初期乐观与后期缺乏服务能力之间可能出现矛盾。我们认为这时候会给我们机会,其实市场之间也是板块轮动的。所以,我并不担心未来几年的生存问题。

    在争夺券商系期货公司客户而言,我们只想做“替补队员”,坐冷板凳没关系,但是他们一旦踢伤了,出现问题了,那么就换我们上场。还有,券商系期货公司与券商之间只能一对一“谈恋爱”,我们可以开展广泛“恋爱”,但是并不是说,我们要跟他们形成某种竞争关系,而是一种互补关系。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