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7年一季度次级债危机浮出水面以来,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减弱,2008年3月下旬,由经济忧虑引发的资金流向成为短期内左右商品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前期持续攀升的商品市场短期内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商品期货价格从高位急速直落,两周的时间里几乎回吐尽了近2个月以来的涨幅。
2008年3月是利空消息密集出现的时间窗口,贝尔斯登事件的爆发使得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忧虑空前高涨,美联储降息75个基点的决定低于此前预期,也令市场普遍感到失望。
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再一次引发基金在商品市场上的抛盘,率先高位跳水的农产品应声而下,集体跌停;此前表现强势的原油和贵金属市场也在技术性卖盘打压下呈现一片惨绿。之前因避险功能而获资金追捧的黄金市场也转入高位回调态势,3月19日COMEX4月黄金期货合约大幅下挫59美元,报收945.30美元/盎司,单日跌幅超过5%。商品市场似乎要在基金的撤离步伐下全面溃退,商品牛市终结的声音似乎开始逐步渗透到市场中。
回顾本轮牛市行情,商品价格的上涨根源来自基本面。2007年商品市场年度涨幅最高的品种非小麦莫属,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小麦产区因出现灾害性天气而减产,强劲的需求将美国小麦库存逼到了60年低点的墙角,小麦价格一再突破历史新高,现货月合约价格一度超过了大豆价格,农产品之间的传统比价关系被彻底改写。
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保持了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加上原油价格高企迫使美国政府立法通过玉米乙醇的生产,使得农产品从供给宽松的局面转入了长期供给紧缩的预期中,大豆不仅要和玉米争地,还有可能和牧草争地,供给紧缩的预期与资金寻求避险的需求相辅相成,将商品价格推到了新的历史高点。
这不仅是流动性充裕和金融市场动荡所促成的结果,同样也得到了基本面的默契配合。
这个原理同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包括铜、铝在内的基本金属价格的年度涨幅远远落后于农产品,2007年铜和铝的年度涨幅分别为7.22%和-14.12%,这一方面是金属的金融属性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商品本身的属性和基本面因素使然。
当然,一定时间段内资源性商品的价格上涨不仅受基本面支撑,更多会受到资金力量的推动,基金在农产品市场的大举建仓直接推动了其价格的连续飙升,而因金融市场动荡引发的资金流动又在短期内对商品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在商品市场上抽离资金的动作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高台跳水,短期内基本面的因素直接让位于资金面的影响。
不过,在确认美国经济步入衰退之前,只要基本面因素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商品市场的总体趋势并不会因为次贷忧虑的强烈冲击而发生彻底颠覆。
大连玉米市场在此轮暴跌中的相对强势或许可以对此给出一些可用于作出判断的线索。其基本面上的重要支撑是,作为传统的玉米出口大国,中国的玉米出口在2007年的戛然而止和美国关于使用玉米乙醇的立法为市场增添了强势的理由。
因此,在综合分析3月下旬美元、黄金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之后,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断言美元走势达到长期底部为时尚早,资金避险的要求对黄金的价格仍然构成支撑,而且农产品因其商品属性所决定的反弹力度也将反映出市场对于基本面因素的看重程度。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目前的信息来判断,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的结论尚不足以被证实,而且资源性商品的需求仍将在一段时期内支撑上述商品价格的高位运行。一言以蔽之,次贷风波所造成的短期冲击很难逾越基本面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商品市场的大牛市目前来看尚未出现终结的迹象。
来源:理财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