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型基金清盘几无可能 多方面自救可暂度危机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袖珍型基金清盘几无可能 多方面自救可暂度危机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5日 08:03
高晨
    今年一季度,在A股市场持续暴跌和基民赎回的双重打压下,基金净值损失非常惨重,一些中小盘基金被推到了清盘的风险前沿。本报近期接到不少读者的咨询电话,问题大多是现在持有的小规模基金会不会被清盘,基金若被清盘,是否意味着投资就此打了水漂?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基金清盘的条件“苛刻”

    2004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44条规定,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若合同生效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说明原因。

    从规定中可以看出,基金清盘的条件相对还是比较苛刻的。首先,基金作为理财产品已经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中国目前基金的基民数量非常庞大,一只基金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其次,虽然简单按照净值推算,由于拆分或者分红的影响,不排除有个别基金的总资产净值已逼近或已跌破5000万元的可能。即使某只基金的规模一度降到5000万元以下,只要不是连续60日出现这个状况,就不符合被清盘的条件。

    基金清盘影响不一

    尽管清盘可能性很小,但是之前曾有私募基金和银行QDII产品遭遇清盘,因此这种阴影还是会在投资者心中留下一些烙印。不少投资者担心万一所持的小盘基金真的被清盘,自己会遭受什么损失呢?北京银行北京管理部杨浩波认为,即使清盘,也就是按最后一天的净值把钱退给投资者,相当于强制赎回的概念。当然,清盘的手续可能会比正常赎回来的复杂一些,要看基金合同上的规定,确定是否交手续费。

    联合证券任?认为,一旦清盘,投资者的损失究竟大不大,要具体来看。对股票型基金持有人来说,清盘造成的损失肯定很大,因为无法再以时间换空间了;对封闭式基金来讲,由于折价的存在,会以净值清盘,反而是件好事。

    基金被清盘可能性低

    转眼时间已进入4月,随着基金季报的陆续发布,符合清盘条件的基金很可能浮出水面。那么,谁将是第一只遭遇清盘风险的基金呢?持有类似基金的基民又该如何应对?

    专业人士认为,如果基民持有了规模小的基金,建议密切关注基金2008年一季报,假设一季报其规模已经符合了清盘条件,建议立刻赎回该基金,因为该基金很可能会遭到更猛烈的赎回潮,基金经理被迫抛售股票,导致基金净值更大幅度的下跌。

    这只是一种假设,实际上基金被清盘的可能性仍然很低。国金证券基金分析师张剑辉认为,基金公司不会轻易让自己的基金“关门大吉”,一定会想办法做高净值或者基金公司的股东拉来资金在短期内做大规模,而且小盘基金风格灵活的优势在弱势中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他表示,小规模基金很可能有一定的投机机会。

    天相投顾基金分析师闻群也持乐观态度,他建议已经持有或将清盘基金的投资者,不要盲目赎回。首先是要看投资本身的风险,看其仓位的大小、持有股票、投资风格等;其次,就是要关注其流动性,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基金,具有流动性风险的基金,一般是不建议投资者去购买的。

    规模小应关注深层原因

    民族证券基金分析师李媛认为,基金规模过小和整个经济环境、证券市场形势都有联系。一方面,多数小基金公司成立的时间短,由于成立后市场一路下滑,造成基金发行市场的萧条,制约了基金公司规模的壮大;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小基金公司的股东背景不是太强,对基金公司在渠道、投研方面支持的力度有限。

    专家指出,基民需要更关注的是这些基金为何会如此袖珍。银河证券王群航提醒投资者,尽量不买这样太小规模的基金,除了那种业绩非常好的小基金,同时应该多关注小基金业绩的变化。

    ■采访后记

    认清风险理性操作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通过与多位业内专家沟通了解,个人认为部分小基金可能会逼近清盘底线,但真正遭遇清盘似乎很难,其原因如下:基金公司的牌子对于任何一个股东来说都是一块很重要的资产,没人会让第一只清盘的基金落在自己的头上。面临危险的基金公司会通过很多渠道收纳资源来认购基金。

    首先,每只基金或多或少都会有一部分稳定的核心客户,既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投资者,他们或忠实于该基金公司或是追随某位基金经理。一旦基金面临清盘风险时,基金公司首先会去争取这部分客户的支持。与此同时,基金公司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加大营销力度,争取到更多的申购资金并脱离生死边缘。最后,基金公司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自己掏钱申购。

    作为投资者我们要警惕面临清盘底线的基金潜在风险,但是在具体操作上还是要理性一些,不应盲目赎回。
来源: 京华时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