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态度转变 十余老基金打开申购 揭秘08策略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监管层态度转变 十余老基金打开申购 揭秘08策略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2月20日 08:08
    险资全年打新资金超2.6万亿获配金额翻番

    仅12月13日、14日两天,就有34家保险机构倾巢出动耗资约2016亿元去为中国太保、金风科技、辽宁出版传媒三只新股的网下申购捧场,共获配资金29.6亿元。而今年一季度时保险机构的"打新"耗用资金也只不过2029亿元。两天动用的保险资金量竟逼近三个月的规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的撤退速度开始加快,当大盘升至5000点之后,减仓迹象越发明显。与二级市场的震荡相比,屡创新高的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凸显出一级市场十足的获利诱惑。而正是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一定差价,成了保险机构对打新趋之若鹜的背后推手。

    12月中海集运、中国太保、金风科技、辽宁出版传媒四只新股申购的启动,可谓将保险机构对"打新"的热情推高到极致。

    今年获配资金同比翻番

    根据Wind资讯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12月19日,共有56家保险机构参与了首发、增发的网下申购,累计获配投入资金达到743亿,与去年整年349.51亿元相比,增幅达到了112%,实现了同比翻番。这还不包括保险机构可能在网上申购中投入的资金量。

    经记者粗略计算发现,在今年12个多月时间内,保险机构参与首发、增发申购的动用资金量已达到2.63万亿元。离记者上次统计(11月19日,2.04万亿元)只相隔一个月,动用资金量就增加了5900亿元。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以来50多家保险机构几乎动用了所有险种的账户,没有参与的逐渐成为少数。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中签率的筹码,部分保险机构甚至动用了自有资金,对"打新"的热衷可见一斑。

    在一、二级市场差价明显的大背景下,"打新"几乎是只赚不赔的生意,事实上,新股上市初期跌破发行价的现象极为少见。一家热衷"打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打新获利空间至少在15%至20%左右。"有关数据显示,单就中石油上市,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实现的投资收益均超过20亿元。

    高潮集中于下半年

    经过对保险资金"打新"一段时间的观察,记者发现,2007年保险资金"打新"高潮集中于下半年。

    数据显示,今年7月1日至12月19日,保险机构共动用约2.07万亿元资金用于打新股,约占全年总量的78.7%。事实上,自下半年开始,保险资金在"打新"上动用的资金量,基本以每月千亿规模的速度递增。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保险机构"打新"集中于下半年,除正逢新股密集发行期外,也与下半年二级市场股价的不断走高有着一定联系。"因此,保险资金今年三季度开始逐步减仓,从二级市场撤出的资金基本被用于打新股。另外的打新资金来源于保险机构利用债券回购或拆借的形式留出部分短期资金。"

    此外,常年研究保险机构投资行为的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徐高林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7年4月保监会提高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比例,也是大部分保险资金流向网下投资的一个分水岭。"可入市保险资金比例的提高,为保险机构增加了网下配售的资金筹码。保险机构成了最大的赢家,在打新股上的斩获十分丰厚。"

    不过,"打新"的赚钱效应被放大后,"僧多粥少"局面开始形成。徐高林说,随着中签率的降低,保险机构的"打新"成本越来越高,"通常都是几百万才能确保中一签,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也使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成了打新市场的垄断者。"

    高回报背后存遗憾

    即便"打新"成本在推高,但相信随着下一轮大盘蓝筹的回归和央企的上市,保险机构对打新股依旧乐此不疲。保险公司利用其资金优势,参与新股发行与上市,这种短期资金的运作,既可以不受权益投资比例的限制,又可以低风险获得高回报。

    不过,高回报背后仍有些许遗憾留存。保险机构入市热情高涨背后,网上网下参与主体存在的一个重大差异,却颇受市场关注。那就是,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连险账户身影,却在网下配售明细表中并不多见,反而是传统险、分红险、万能险资金成了市场投资的主力军。

    分析人士对此指出,一个原因是参与"打新"的多为中资保险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品多为传统保险、分红险与万能险,投连险的推出时间还不长,参与热情不高情有可原。"不过,现在投连险有'基金中的基金'之称,与其交给基金公司去打新股,不如自己去打新股,省下一笔管理费。"

    除一级市场难见投连险身影之外,徐高林还提出一个观点,即"面向基金的投连险过多,敢到股票二级市场竞技的实在太少。"他认为,这与投连险属性可以说完全背道而驰,原理上是投连险资金多来自于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保人,因而可以参与高风险投资以追求高收益。

    徐高林认为,只有以二级市场收益为主要来源的投连险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时候,才能说明保险机构具有可以与基金等其他理财机构相竞争的投资水平,保险系基金的推出才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平安和国寿应该已经具备这样的实力,他建议主管部门和产业界应推动此项工作。

    2007年保险资金参与网下首发增发情况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2007年全年(截至12月19日)累计申购动用资金 2029亿元 3564亿元 1.1万亿元 9646亿元 2.63万亿元累计获配投入资金 70.3亿元 185亿元 234.1亿元 253.6亿元 743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Wind数据整理(上海证券报)

来源: 中财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