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航母"相继打开申购 市场再度迎来"输血"
|
|
|
国内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三家基金公司几乎同期开放旗下巨型基金的申购业务,表明基金公司对后市的乐观和监管层的认同。
预计其他基金公司旗下暂停申购的巨型基金也将陆续开放申购,从而可缓解因新基金销售不好带来的市场资金压力。
一周之内,合计有7只基金打开申购。昨日,博时新兴成长基金重新开放申购业务,今日,博时精选和博时价值也将开放申购业务。此外,南方基金公司旗下南方绩优和南方精选上周五率先打开申购,12月17日,华夏基金公司旗下的华夏蓝筹和华夏红利打开申购。
十几只巨型基金仍暂停申购
统计显示,这7只基金全部属于巨型基金,三季度末时管理份额总计达到1634亿份,平均每只基金管理份额达到233亿份,管理规模最小的一只基金也有100亿份、250亿元以上。
基金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跟随近期股指的大幅下挫,基金单位净值也有一定损失,再加上净赎回,这些巨型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出现较大幅度减少,综合考虑基金公司对巨型基金管理的经验和对市场的判断,决定重新开放申购。
有基金研究人士分析,巨型基金同期开放申购绝非偶然,一方面表明基金公司对股市走势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也表明监管层对规模减少后的巨型基金持续营销活动的认同,预计其他基金公司旗下暂停申购的巨型基金也将陆续开放申购。
统计显示,最少还有十几只三季度末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巨型基金仍暂停申购,其中包括广发聚丰、广发大盘、中邮成长、中邮优选、华安优选、银华优选、景顺蓝筹等基金。
调整市中巨型基金表现较好
"因规模较大而暂停申购的基金基本上是最受投资者欢迎的明星基金,有不少投资者对这些基金的忠诚度很高,打开申购可以满足这些投资者的需要,缓解基金资金面压力。"基金公司市场人员表示。
事实上,不少巨型基金在此轮调整行情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跌性。华夏回报、博时价值和博时新兴成长基金从11月初到12月17日的净值跌幅小于10%,跌幅最少的华夏回报仅下跌7%,表现出巨型基金投资的优势。
不过,由于股市观望气氛浓厚,新基金发行与今年10月以前相比显著降温,市场人士普遍预期,这些巨型基金打开申购新增资金不会很多,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基金业面临的资金压力。
此外,选择在这个时候打开申购也是基金公司主动管理申购行为的体现。南方基金公司总经理高良玉曾在今年的基金国际论坛上表示,通过主动暂停和开放申购、持续营销时间选择等手段,让少一些持有人在高风险点位投资基金,多一些持有人在风险较低的时点进入,可以控制基金业风险。
|
|
来源:
广州日报 |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
|
|
|
热点新闻 |
|
|
|
|
|
|
财富世界 |
|
|
|
|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315、808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