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或进一步推高 利率汇率成我央行调控"法宝"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外汇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通胀或进一步推高 利率汇率成我央行调控"法宝"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1月09日 07:54
郭凤琳 卢铮
    就在市场普遍预期未来通胀将从目前顶峰回落之时,中国人民银行在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达了对通胀走势的深切担忧。

    央行称,随着食品价格带动CPI上涨,我国居民通货膨胀预期也不断上升,有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

    为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央行将加强价格杠杆调控作用,加强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专家看来,这意味着央行已明确将利率和汇率作为抑制通胀的两大法宝,今后一段时间,小幅稳步加息并结合适度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望成为央行采取的紧缩手段。

    未来物价或进一步上涨

    在此次报告中,央行给予通胀和通胀预期更大篇幅的关注。央行认为,四大因素推动未来价格总水平的进一步上涨。

    一是粮食价格引发价格上行的可能依然存在。国际粮食供需趋紧,国际粮价进一步上涨,受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及工业用粮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国内粮食供给总体偏紧的状况仍将持续,有可能继续推动CPI上涨。二是能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资源能源价格改革会加大短期内价格上行压力。三是从劳动力成本看,随着劳动力供求出现结构性趋紧,工资上行压力将增大,平均劳动报酬已连续七个季度超过GDP名义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推高价格总水平。此外,通货膨胀预期继续强化。

    今年以来,更准确反映一般物价走势的指标——GDP缩减指数,在前三季度达到4.7%的水平,同比劲升了2个百分点。

    位专家指出,如果把当前物价上涨仅仅看作暂时性和结构性的食品涨价,可能会低估整体通胀压力。“从目前的情况看,通货膨胀的预期值得担忧。尤其是现在食品和石油的涨价,可能会导致市场和企业提前采取涨价的措施。”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说。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预测,4季度CPI有可能达到5.9%左右,尤其是10月份物价可能会再创新高,明年会在4%-5%之间。

    “双率”齐动抑制通胀

    针对2006年以来CPI涨幅上升较快的情况,加息已经成为央行稳定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常用手段。央行自2006年以来7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共提高1.62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利率共提高1.71个百分点。

    然而,光靠提高利率抑制通胀还不够。“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均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报告称。

    这是因为,在对资源性产品进口依赖程度加大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价格涨幅。虽然这种传导存在一定的时滞,但长期来看,名义有效汇率变化会对零售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产生明显影响。

    为此,央行提出“加强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新提法。沈明高预计,年底之前还有一次加息,明年会有2-3次加息。但这也要取决于人民币升值速度,如果升值快一些,加息次数可以少一些。

    不过,也有专家提出,人民币加快升值可能会导致热钱进一步流入,加剧流动性过剩。在这种情况下,除采取数量手段对冲之外,根本还是通过加息来抑制信贷投资过热和资产价格膨胀过大,从而实现利率和汇率手段的有机结合。

    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

    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8%,环比提高近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1.97%,股份制商业银行为4.10%,农村信用社为5.14%。

    央行指出,当前流动性形势依然严峻,有必要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等工具,同时逐步发挥特别国债的对冲作用,加大对冲力度。

    应该看到,在超储率恢复到较高水平的背景下,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经过年内8次上调,准备金率已经上升至13%的历史最高水平,并对一些中小银行经营带来不小压力。但是,四季度我国贸易顺差仍将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商务部预计,全年贸易顺差有望超过2500亿美元,这意味着四季度贸易顺差还将达到每月210多亿美元的水平,央行回收过多流动性的任务依然艰巨,而提高准备金率是回收流动性的一个有力工具。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还提出逐步加大特别国债的对冲力度。目前,央行仍持有近6000亿元特别国债,专家认为,把特别国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将在期限上改善央行对流动性回笼的效果。通过长期国债的发行,央行基本控制了3个月、6个月、1年、3年和10年利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将更为明显。而且,除回购外,央行可能还会采取定向发售特别国债等形式,这将对市场产生影响。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