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证券:反弹高度有限弱势难改
|
|
|
上海证券研究所郭燕玲
A股市场没有在持续的基金发行刺激中回升,相反在不断的信心动摇下指数再度创出新低。显然,政策信号失效导致更大的群体恐慌和担忧,而近日公布的国内外经济数据则成为投资者调低预期的诱因。其实,股票市场的股价和指数是游走在恐惧和贪婪两极的“游标”,它的位置和走向取决于两极的砝码。目前而言,天平的倾角明显加大,恐慌情绪带来的泥石俱下一改此前的结构性行情,没有内生动力的行情显然不足以扭转市场的颓势。
数据背后的担忧
本周国内外宏观经济数据密集出台,继美国公布低于预期的就业人数后,中国随后公布了再创新高的物价指数以及出人意料的顺差减速。从逻辑分析,外部经济减速导致外需放缓,中国出口额大幅降低;疲软美元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高,通过成品油、农产品等原材料的进口对中国输入通胀,并转嫁给中国的老百姓,导致国内人民币消费能力的降低,以及消费增速的放缓。除出口和消费外,投资也处于国家从紧宏观调控的重点监控对象。因此,宏观经济数据的背后是对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的整体不乐观预期,以及对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担忧。
自2007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是推动股价重估的最主要动力,也是与股改、资金过剩等外生因素迥异的内在影响动力。然而,从预测数据来看,分析师对2008年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近期持续调低,从年初的35%调低至目前的20%左右,尤其是石化等权重蓝筹股面临较大的估值压力。由此看,2008年的估值动力已经走弱,那么在股改收益已经消失的情况下,市场看重资金能否带来新的有效动力。
资金效用的弱化
就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基金的持续发行在出现短暂刺激后已经失去了激活投资者情绪的效用。我们认为如果单纯从基金发行所带来的资金供应增加作用看,对市场的推动作用是比较有限的,关注基金发行更主要是看由其带来的示范效应,即由基金资金增加引起的行情机会和赚钱效应,最终吸引更多场外资金直接或者间接入市。这在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下半年都表现得非常显著,基金引领的行情导致更多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产生正反馈推动作用。而目前,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持续看好的权重蓝筹股并没有在基金放闸后扭转颓势,而是面临更大的估值危机和沉重的抛售压力。因此,资金的正面效用没有体现。在资金之外,投资者在等待新的内生动力来改变预期的市场动力。
内生动力的等待
从近期市场比较关注的政策利好预期看,主要集中在交易层面和市场构建层面,诸如调低或单边征收交易印花税、融资融券、建立创业板等等。但从历史经验可以观察到,市场情绪并不会过多地受交易层面的影响,寄希望于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证券流通量来活跃市场是舍本求末的想法,投资者进入投资市场的最根本动力是赚钱效应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就目前市场而言,赚钱效应的缺失和企业盈利预期的回落成为最主要的阻碍投资冲动的绊脚石。此外,近日市场题材板块也有明显回落,通胀受益板块、迪斯尼板块、创投板块、新能源板块等相关个股在前期的大幅走高后也都出现调整,无法形成有吸引力的投资群体。再者,过热经济数据后的政策预期也制约明朗前的投资冲动。
因此,短期而言市场缺失内生动力,投资者需等待更有利的信号和预期。就目前的时间点位看,第一季度业绩预期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在持续的悲观预期下,A股整体估值已经有大幅度的回落,如果一季度业绩没有低于此前的预期,那么无疑能成为回补估值低谷的空间,但这需要等到3月中下旬后。此外,两会后的政策预期也可能是市场面临转折的契机,因为政策的明朗会缓解投资者的担忧和恐慌,让市场回归理性预期的轨道。因此,从上述两个角度看,3月中下旬A股市场有可能出现重新审视市场的机会。
|
|
来源:
上海证券报 |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相关新闻 |
|
|
|
|
|
|
热点新闻 |
|
|
|
|
|
|
财富世界 |
|
|
|
|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315、808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