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风科技看券商直投的前世今生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股市 > 行情直播 > 正文
 
从金风科技看券商直投的前世今生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2月27日 15:32
    上市第一天,金风科技创下的纪录堪称“非富即贵”:不仅在上市首日创造28名身家超过亿万的富翁,再次刷新中国股市的“造富纪录”,而且它成了两市第一只首日开盘即超过百元的股票,堪称史上最“贵”的新股。并且虽然发行价高达36元,但上市第一天触到160元,上市第二天又是一个涨停板,收盘价144元。说起来,金风科技算是半个券商直投概念(海通证券参股的中比基金是金风科技的第三大股东)。但,迄今为止券商直投业务仍处于光打雷不下雨的困境里了。

    一、券商直投业务在等待

    券商股权投资与国际私募股权投资(PE)类似,都是投资于非公开发行公司的股权,投资收益通过日后出售股权或企业上市兑现。据透露,目前监管部门将国内证券公司“直投”业务范围限定为Pre-IPO,即对拟上市公司的投资,并初步设定了“投资期限不超过3年”等相关规则。2007-8-23媒体曾广泛报道《券商股权直投业务开闸在即中信中金望拔得头筹》的好消息,但随后半年却久久没有下文。说起来,大家都明白:券商开展PE业务有它的天生优势,它不仅方便发现项目资源,更难得的是它在企业发展道路上的资本运作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最关键的一环节在于:PE的最终退出渠道的IPO上市一关便需要由券商来做承销商、推荐上市。只可惜,名义上政策已开闸,但券商直投的实际业务并未开展起来。

    二、券商直投的“非正宗”版本

    目前国内券商的直投版本,都不正宗,一例是海通-中比基金,另一例则是中金-鼎晖。也难怪一说起券商直投业务,媒体总是将海通证券与中比基金的PE业务联系在一起说事。中比基金设立于2004年11月18日,基金规模1亿欧元,股东包括比利时政府、比利时富通银行与中国财政部、海通证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开发投资总公司、广东喜之郎集团等。2007年是中比基金丰收的一年,在云海金属和辰州矿业相继上市之后,金风科技的上市,更是给中比基金带来疯狂的回报,它持有3600万股金风科技,按12月27日的最新收盘价(144.1元)计,市值已经高达50亿元之上。其实说起来,国内直投业务的最佳典范应该是鼎晖。鼎晖前身为中金公司直接投资部。2002年以前,中金公司直接投资部存续期间,投资了多个项目,包括中国移动、新浪网等。2002年8月独立以后,鼎晖联手摩根士丹利、高盛、英联等境外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了包括蒙牛、李宁、南孚、永乐家电等公司,管理资产超过4亿美元,成为本土直投公司中的领头羊。

    三、前世

    其实,券商直投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在这一市场上,一些曾经参与直投的券商输得片甲不留,但却仍旧保持着对直投业务的冲动。20世纪90年代,已有券商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实业投资领域,最典型案例是南方证券曾一度掌握海南省某县的大块地皮。后来,由于券商直投形成的不良资产数额巨大,有关部门对该业务进行清理整顿,并对证券公司投资方向作出了严格限定。2000年前后,大鹏证券等部分券商曾成立创投公司,部分券商甚至声称已“掌握”创业板。但创业板在当时未能成立,参与直投的券商资金血本无归,损失惨重。2001年,证监会再次下令,规定“证券公司严禁进行风险投资”。时至2007年,券商直投业务终于迎来了政策的放行。

    券商直投的前世今生,故事很漫长。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来源: 新浪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