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买基 老寿星的K线人生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股市 > 股民故事 > 正文
 
炒股买基 老寿星的K线人生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2月18日 10:21
朱茵
    张阿婆,88岁,炒股炒了13年;张老伯,将近80岁,买基金买了10年。他们有7位数的资金,代管着五六个账户,并且都做网上交易……

    这或许会让您感到很惊讶,但这是真实的。这两位老人和其他十几位80岁左右的老年人都是上海国泰君安证券水城南路营业部的老客户。他们是我国数量颇大的“白发股民”的一个缩影。

    “没关系的,全球股市都在跌,我再等等看。”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的张阿婆笑眯眯地说。历经过市场的牛熊冷暖,近期股市大跌并没有影响她的好心情。

    1995年,阿婆的二女儿所在单位发了一张炒股的股东卡,她一时兴起就放了5000元进去,以70多岁的高龄开启了自己新的K线人生。“那时赚几百块钱就开心得不得了。”阿婆对往事记忆犹新,“当时是找白马股,比如昆明机床、浦东大众。”

    后来,阿婆自己也办了股东卡。再后来,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还有一个外孙女也都在她的鼓励下开了户。这些帐户在大部分时间里是阿婆一人来管,现在资金最少的有10万元,多的有30多万元。

    满头白发的张老伯退休前是做财务的,他说自己是稳健保守的人。“多数是买基金,买股票很少进出,收益比较稳妥。”张老伯也代管着子女的炒股账户,每年年底,他会给儿女们投资清单,交代盈亏情况。

    1998年,张老伯开始买基金。最初,和杨百万一样也是买国库券,但不像杨百万那样到各地去收国库券。“我就是在营业部买,当时的年收益有25%呢。”之后,他开始把做国库券赚的钱投资于当时的“老八股”。张老伯说:“我相信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基本上是基金、国库券和股票各占1/3。

    尽管投资喜好不一样,但两位老人都做长线,“拿得住”。张阿婆说,从1995年到现在,类似今年1月的几次大跌见过不少。她说,1997年的收益比较好,赚了18万。2003年和2004年亏得最多,亏了20%。去年则有30%-40%的收益。

    “我跟您不一样,老阿姐,我买基金,收益比较稳当。”张老伯说,他当初5万块钱认购的基金久嘉,现在单位净值已3块多了。还有基金同盛,也拿了八九年了。张老伯说,1997年和1998年是盈利的,2001年到2005年是亏的,2006年和2007年实现盈利。

    “我的投资是有防护墙的。”张老伯说,首先要保证自己的本金不受损失,稳妥第一,而且投资也是为了活跃思维,避免老年痴呆和孤单。张阿婆说,有一定经济能力了就要多做好事。前几天,她家小区的一个门卫摔跤跌掉了门牙,她就资助了门卫500块钱去治疗。

    营业部经理黎作强说,在营业部里每天看多了焦灼、兴奋、沮丧、愤怒的悲喜故事。这些老人的长线投资人生特别值得品味。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