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之后,老百姓最关心的内容莫过于存款放在哪家银行最合算。由于央行此次“双降”同时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各银行制定存款利率的灵活度大大增加,因此大小银行、不同档期、不同地域之间存款利率出现较大差异。
国有大行拉开差距
10月24日降息后,工、建、农、中、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四家反应速度最快,最新的上浮政策周日已传达到各支行网点。同被视为国有大行梯队的邮储银行也在第一时间下发了上浮政策。中行则有观望态度,理财经理表示按惯例也会上浮,但具体政策最快本周才能下发。
从目前工、农、建、交、邮储五家公布的情况看,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不再“齐步走”,各行根据自身对不同期限资金的需求,存款利率拉开差距。以人民币储蓄存款整存整取为例,工行全部按央行基准上浮1.2倍执行,一年1.8%,两年2.52%,三年和五年均为3.3%。农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两年以下均上浮1.3倍,分别是一年1.95%,两年2.73%。三年期利率三家拉开差距,邮储最高,为3.575%,农行和交行次之3.52%,建行则为3.3%。国有大行五年期利率与三年差不多,农行是3.50625%,交行3.51%,建行、邮储则为2.75%,可见并非时间越长利息越高。起存金额方面,工行、建行要求1万以上才能按上浮利率执行,邮储要求5000元以上,农行没有要求。
以本金10万元计算,若存一年,工行利息是1800元,农行、建行和邮储存的利息是1950元;存两年,工行利息是5040元,农行、建行和邮储是5460元;若存三年,工行和建行利息是9900元,农行是10560元,邮储10725元。
大行利率首次超小行
对资金需求比较迫切的城市商业银行,降息后仍然保持着相对较高利率。截至今天上午,大连银行北京分行的利率上浮最多,在央行基准的基础上上浮了1.44倍,其一年期人民币储蓄存款整存整取的利息是2.16%,是北京地区最高的。其他利率较高的城商行包括包商银行北京分行、宁波银行北京分行、北京银行等,一年期定存的利息分别为2.1%、2.025%、2.025%。华夏、中信、浦发、广发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年期定存的利息是2%。
记者发现,这次降息后,小银行一年期定存利息高,而国有大行两年期定存利息高。仍以本金10万元计算,包商银行一年的利率是2.1%,建行只有1.95%,到期后包商比建行多150元。但若存两年,包商银行的利息是2.69%,低于建行的2.73%,到期后包商反比建行少80元。央行放宽利率上浮区间后,今年年初曾出现国有大行比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率高的情况,工行两年期的利率高于华夏、光大。但像建行这样的国有大行利率比小城商行利率还高的情况,近年来还是第一次出现。这说明在利率差别化时代,各行根据本行对不同档期资金的需求灵活定价的特点,显现得越来越明显。
享活期便利,拿定期收益
存款除了看收益,还要看灵活性。长期以来,定期存款的最大弊病就是提前支取时只能拿0.35%的活期利息。今年6月新面世的30万以上大额存单也因同样问题而鲜有储户问津。银行理财虽然利率高,但不能提前赎回,流动性差。目前市场上兼顾收益和流动性的产品,便是各种以“宝”命名的货币基金和开放式理财。但是这些产品毕竟不是储蓄存款,不在国家《存款保险条例》的理赔范围之内,一旦发生风险需要储户自己承担。
基于市场需求,近年来一些银行推出期限可变的储蓄存款。例如工行“节节高2号”,储户存款1万元以上,提前支取时,按照实际存续期限靠档的定期存款利率计息,两年内利息均可享受央行基准利率1.3倍。建行“聚财宝”签约后90天内每天存款余额不低于1万元,储户所在的账户上不管停留多少天的资金自签约之日起一年内都能享受对应档次的定期利率,签约期90天后资金进出状况不作任何限制。交行“惠享存”也是按照账户实际存期根据不同利率档次分段灵活计息,普通版1万元起存,好生意版5千元起存。中行“智能通”和民生银行“钱生钱”也是同样性质,但只能给予客户1天或7天人民币通知存款利率,优势不明显。这些产品的好处是全部属于储蓄存款,没有理财产品的风险,储户着急用钱时不会损失太多利息。(张品秋)
央行:市场化利率形成后 不再公布基准利率
今天上午,央行有关负责人就降息降准以及放开存款利率上限问题进一步答记者问。央行称,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此次放开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在整个金融改革的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人民银行的利率调控将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和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以此引导和调控整个市场利率。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人民银行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提供一个过渡期。待市场化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后,将不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张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