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成为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新动力,凭借跨时间、跨空间的特性,互联网深深影响着保险业从产品设计、服务创新到营销模式的各个层面。然而,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并不是真正在做“互联网+保险”,有的把互联网当作技术工具,有的仅把互联网当成一个销售渠道,并没有触及互联网保险的本质。
业内人士认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必须从消费者利益出发,运用互联网打造“精耕细作”的经营模式,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直击传统模式下扰民、误导、理赔难等行业痛点,方能使互联网和保险产生“化学反应”,深度融合。
亮眼业绩难掩行业发展隐忧
在互联网金融浪潮来袭的今天,互联网保险的“风生水起”之势也颇为抢眼。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保费收入816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6倍,占行业总保费的4.7%,这一收入已逼近去年互联网保险全年保费水平。
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互联网保险市场经营主体也不断增长。截至上半年,全行业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产寿险公司达到96家,较2014年年底新增11家。而2011年,这一数字只有28家。
一系列亮眼的数字,凸显互联网保险强大的生命力,却难掩互联网保险市场明显的初级阶段特征和粗放式特征。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日前表示,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做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有的把互联网当作技术工具,用于业务数据简单集中储存、单证管理、财务业务的基本核算以及保全、理赔等服务;有的把互联网当成一个销售渠道,把原来的产品包装一下,甚至并不改动,直接放在网上销售,并没有触及互联网保险的本质;还有的对互联网深刻改变世界的特性认识不足,认为互联网与寿险业关系不大,且寿险业务的特殊性、风险性有别于其他金融业务,互联网难以发挥作用。
价格和服务:“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保险业拥抱互联网,不是互联网和保险的简单组合,而是互联网和保险业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是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合理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太保寿险董事长徐敬惠表示,基于大数据技术,保险公司可深入了解客户特点,依据客户需要来设计产品,这样才能保证产品销量,形成一定规模,覆盖风险事件发生概率。
黄洪指出,要打造“精耕细作”的经营模式,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用户长期大量的互联网踪迹,还原用户社会背景、财富结构、消费习惯等特征,用以指导和驱动保险营销,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有真实需求的客户,改变传统模式下推销产品导致的扰民、误导等问题,实现精准营销。
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基于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保险公司可以探索将产品定价与消费者行为和生活方式动态结合起来,实现个体化、差异化定价,改变传统保险产品定价主要基于过去经验和有限数据预测未来,产品价格偏高的问题。服务流程要给予消费者尽可能多的自主性、参与性、透明性,提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掌控度。
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发展空间巨大
互联网保险要充分挖掘和满足互联网金融时代诞生出的保险需求,更多地为企业、平台、个人提供专业的保险保障服务,这是互联网保险的持久生命力所在,也是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优势所在。
作为“互联网+”概念下的首批创新型保险公司,安心财险有限责任公司(筹)总裁钟诚表示,公司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从营销、渠道、产品乃至运营的全业务链条的互联网化,做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公司。
他说,安心财险将核心系统搭建在腾讯云,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可以使保险信息、投保、核保、理赔等全程互联网化。其中,为解决困扰消费者的理赔难题,数据管理将从文档数据向视频和图像数据管理转变,未来客户不用填那么多单子,用图片或者视频记录就可以理赔。
据介绍,除了把握“互联网+”给保险业带来的新的风险需求和机会,安心财险还将传统保险业务的互联网化作为重要的突破口,这是和其他互联网保险公司最大的不同。
钟诚说,以小微企业的企财险为例,由于单均保费小,加之没有抵押物,风险识别成本高,很多传统保险公司不愿涉及。而通过大数据挖掘,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风险排查,恰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成本很低。
传统健康险跟小微企业企财险面临一样的问题,那就是要通过第三方机构来判断投保人健康状况和风险,成本高。互联网技术则能解决这些瓶颈,比如,利用可穿戴设备将血压、心跳等身体健康指标数据上传到云端,互联网保险公司根据健康数据、年龄等研发有针对性的健康险产品,用比较便宜的产品覆盖大量的人群。
对互联网保险公司来说,线下能力建设仍很重要。目前拿到互联网保险牌照的公司线下都不设经营性分支机构,但安心财险会根据客户所在区域产生的服务需求来建立服务中心,保证线下能够及时处理线上、线下服务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