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投连险平均收益-5.66% 正收益账户仅三成

2015年09月16日 07:14    来源: 金融投资报    

  一度风光无限的投连险再度黯然失色。受股市下跌影响,与股市相关的投连账户表现不容乐观。华宝证券最新报告显示,8月份,投连险账户单月平均收益率为-5.66%。在197个投连险账户中,仅60个账户取得正收益,占比仅3成。

  投连险已连续三月亏损

  华宝证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投连险账户单月平均收益率为-5.66%。而去年12月份至今年8月份可获取数据的相关投资账户总体平均回报率分别为4.51%、2.24%、2.96%、7.96%、7.28%、8.71%、-5.85%、-6.67%、-5.66%。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今年的3月到5月,投连险收益率逐渐达到峰值。而6月到8月则出现连续亏损,其中,亏损最大的7月收益率仅为-6.67%,与收益率最高的5月相比,差额达15.38%。而这也与股市的走势不谋而合。

  华宝证券研究员李真指出,其将激进型投连险月度平均收益率做等权重加权制作出激进型投连险指数,并将其与沪深300指数作对比,8月份激进型投连险指数收益-10.81%,沪深300指数收益率为-11.79%,截止至2015年8月31日,激进型投连险指数收于123.27点,调整后的可比沪深300指数收于63.05点。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业内根据不同的风险收益结构,将国内现有的投连险品种进行了两级分类。“从最近几个月的数据可见,投资账户的风险和收益的匹配较为清晰。”李真指出。

  具体来看,8月指数型投连险账户收益率为-12.05%,激进型账户收益率为-10.81%,混合激进型账户收益率为-8.32%,混合保守型账户收益率为-5.35%,增强债券型账户收益率为-0.74%,全债型账户收益率为0.09%,货币性账户收益率为0.24%,类固定收益型账户收益率为0.45%。

  理财险产品遇“分水岭”

  作为一种稳健的理财方式,理财保险的稳健并不等于低收益。其中,受益于股市,理财险中的“小险种”——投连险也颇受追捧。保监会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7月,投连险新增缴费328.89亿元。与此相对,同期寿险业原保险保费为10453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为3966亿元(主要是万能险)。

  不过,从各月保费数据来看,7月投连险独立账户虽仍新增交费488008.26万元,但相较于此前已出现较大滑坡。股市的持续低迷也令其吸金能力骤减。

  而万能险方面,近期网销万能险整改发力也为其销售带来冲击。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近日淘宝、招财宝、京东等几家大型电商平台上,多家寿险公司万能险产品纷纷下架。而部分保险公司官网万能险产品也已消失。

  有下架险企人士坦言,由于中小险企在传统渠道缺乏优势,无法与大型险企相抗衡。停售网销万能险产品后,随后数月业绩将大打折扣。

  不过,另一方面,虽然上半年分红险原保费收入有所下滑,分红险“一险独大”的局面得到改变。但“费改”的持续推进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期待。据了解,6月初,保险公司已经将分红险费改征求意见反馈给保监会,分红险费改最快年底前将正式落地。

  根据保监会下发的《关于推进分红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及《分红保险精算规定(征求意见稿)》,取消了不超过2.5%的最低保证利率限制,将产品定价权交还保险公司,即产品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确定。同时个人分红型两全保险、年金保险的平均附加费用率上限比例也有所下调。

  “对保险消费者而言新政让利指向明显,买分红型保险价格将更便宜,保障水平会提高,分红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有保险公司精算师指出,在其看来,这也意味着新一轮保险产品竞争即将打响。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四大行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778亿元      2015年09月16日
  • · P2P监管细则将尽快推出      2015年09月16日
  • · 三甲全空仓 操作选手利润回撤      2015年09月16日
  • · 持续暴跌信心又遭重创      2015年09月16日
  • · 中信证券多名高管涉内幕交易被调查      2015年09月1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