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金融“十三五”定调内外双驱动 互联网金融获扩围

2015年09月07日 06:5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位权威专家处获悉,金融“十三五”规划将对内进一步增加金融供给和竞争,给予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充分的创新空间;对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以及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将形成一套“组合拳”,对金融改革和经济增长形成双驱动。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未来5年,我国都将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因此,宏观经济运行将越来越依赖改革红利,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将改革红利释放出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关键,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未来调控把握的方向。与此同时,系统性金融风险也需要兼顾防控。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十三五”期间金融改革将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原则,推动交易对象、交易主体、交易工具、交易价格等金融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提高配置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金融“十三五”规划的亮点在于,人民币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稳步提升其国际化水平,并且带动各个方面的相应配套改革。

  “比如,降低金融体系门槛,允许更多的交易对象和交易主体金融体系;放松不同金融领域间的管制和隔离,促使不同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推动金融市场定价机制改革,提高金融体系效率,并建立相应的宏观审慎机制;对于市场化改革可能出现的机构经营分化,应建立和完善并购、破产等退出机制。”巴曙松说。

  实际上,面对经济新常态,未来5年,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将持续,而银行不断暴露的资产质量风险迫使其针对信贷投放方向进行重新评估与整合。业内普遍认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纯粹地依赖银行间接融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市场上需要有更多新兴金融机构参与竞争,适度降低金融准入门槛,让民间资本发挥作用。比如,民营银行试点范围扩大,或将覆盖中西部地区;互联网模式的银行、P2P、众筹行业将迎来监管细则的落地,而一批针对小微企业、个人创业群体的金融体系“长尾”客户将成为新兴金融争夺的蓝海。

  伴随着金融对内开放,巴曙松指出,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等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将是金融“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将使我国跨境资金有进有出、汇率双向波动更加常态化。今年,资本项目开放的重点工作包括便利境内外个人投资、资本市场开放和修订《外汇管理条例》三个方面。央行也多次表态称,考虑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试点。据悉,首批试点QDII2的城市共有六个,分别为上海、天津、重庆、武汉、深圳和温州。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指出,“对外投资改革开放,包括个人投资,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大争议。争议最大的是证券市场投资、短期资本流动问题,我认为,即便是央行也不会真的推出一个特别激进的全面放开制度,所以,需要考虑的是,不同资本项目放开的态度和方法要有所区别。资本账户开放则需要选择比较合适的时机。”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也将体现在金融‘十三五’规划中。”巴曙松说。

  还有专家认为,目前,银行与政府风险共担模式逐步取代互保联保、产业基金发挥对新兴产业的融资作用,以及推动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等,这些都已在尝试,总的来说,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和打通跨境投融资便利需要双向有序推进,促使实体经济在金融资源方面优化配置,而各项政策的配套落实,未来还需要监管层更多的协调与配合。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