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沪深股市经历了惨烈的下跌,几乎抹去了今年以来的涨幅,20多万亿元的市值化为乌有,银行股再度大面积跌破净资产,市场融资功能基本丧失。在没有发生经济危机,也没有出现战争及特大自然灾害的背景下,这的确令人难以想象。不过此间也有种观点,认为股市交易本身并不创造财富,股票的涨跌只是一次财富的再分配。现在不过是对当初的过快上涨进行校正,是合理的挤泡沫。从这个层面来说,社会财产并没有实质性减少,因此也就不存在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的问题。
在前期股市的大涨中,的确存在泡沫,尽管只要是股市就不可能不存在泡沫,但泡沫过大的话,还是有风险的。这次通过收缩杠杆的方法来挤出泡沫,也有其必要性。但必须承认,因为在这过程中股市下跌过快,客观上导致“股灾”的出现,因此对社会经济是带来很大损害的,由此产生的后果,恐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消弭。因此,对于股灾所造成的破坏,还是要有一个认真的反思。
虽然说股市交易不创造财富,但它具有对价格的发现功能,这是会形成虚拟价值的。当虚拟价值在合理的区间内运行时,自然有利于资产的增值,使之在经营活动中有所受益。就举银行股的例子吧,过去银行股的价格低于净资产,不但造成其资产事实上的流失,也严重阻碍了银行的增资以及其它活动,成为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在去年股市上涨过程中,这个问题一度得到了化解,银行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价值回归,为其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自从股灾以后,银行股再度大面积破净,以致发展瓶颈再度显现,股市下跌对银行业的拖累作用,的确是非常大的。
还可以举出新股发行的案例。在市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新股得以常态化发行,不但推动了股份制改造的深入,也加大了直接融资的比例,又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而股灾发生以后,市场已经没有能力来承接新股的发行压力,社会融资中的这条重要通道被堵,客观上不但对相关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而且也对整个国家的资产证券化形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人们说股市不振有害于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市场融资功能丧失的角度来说的。
至于说到股市交易的参与者,表面看他们如果在股市上输了钱,的确是转给了其他人。但在股市市值下跌时,实际上是所有参与者都在输钱,只是判断的角度不同而已。而从具体的资金层面来说,由于股市下跌,融资客户的一部分钱是被资金融出方获取了,加上股票市值的损失,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有人会说,这次股灾消灭了一批中产阶层的白领,事实上人们也耳闻目睹了不少曾经拥有几百万资产的投资者在股灾中成为赤贫的情况,这对于社会消费能力以及投资能力,都是巨大的打击。至于那些融出资金的食利者,虽然在股灾中还是有所收益,但大量资金转移到其手中,恐怕也是不利于风险投资的进行,与创新发展的大环境并不协调。对于一个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国家来说,鼓励进取,拒绝平庸,在强调风险意识的同时支持积极的探索和进行程度适度的风险投资,这些都是必要的。而此次股灾,由于在这方面是给人们形成了一个负面的榜样,其影响自然是消极的。
至于说股灾对GDP的影响,它所带来的企业与金融机构坏账的增加等,这些都是可以得到统计的。问题就在于,大家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却又得到了什么呢?这方面的教训如果不能吸取,甚至反过来还以为股灾没有带来直接损失,这就非常可怕。现在,股市在低位有所企稳,但后市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此时对股灾的后果进行反思,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加大尽快稳定市场的迫切性,让各界共同努力来减少股灾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