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利君股份净利下滑逾六成 拟3.7亿并购德坤航空

2015年08月26日 07:43    来源: 金融投资报     康曦

  8月25日晚间,利君股份(002651)发布了2015年中报。公司1-6月实现营业手机入22950.47万元,同比下滑49.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33.41万元,同比下滑64.8%;基本每股收益0.16元。中期公司拟以4.01亿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5股。

  在半年报中,利君股份还预计1-9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63.07万元-16035.37万元,同比下滑30%-60%。公司称,经营业绩预计期间受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持续影响,下游客户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及已签合同的实际结算情况将对公司收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机构合计买入逾千万股

  对于业绩下滑,公司称上半年,国内整体经济增速呈放缓态势,隶属于公司主要经营业务的下游应用领域水泥建材、矿山冶金等行业持续低迷,其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于增速下滑趋势,致使公司经营业绩受到较大影响。

  2015年度经营计划为全年计划新签合同4.5亿元。2015年1至6月,经过公司经营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完成新签合同2.33亿元,任务完成进度过半。

  上半年,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一行前往公司调研,主要是了解公司基本情况及2015年5月披露的收购成都德坤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相关情况。

  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情况显示,与3月末相比,机构席数由5家增加至6家,而且前十股东门槛提高,筹码进一步集中。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银瑞信总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银瑞信新金融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银瑞信金融地产行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银新动力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05L-FH002深这6家机构均是第二季度才大肆杀入榜单的新面孔,6家机构合计买入1790.12万股。

  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同日,利君股份还发布了关于收购成都德坤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德坤航空)股权的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拟以节余募集资金、超募资金、自有资金合计人民币37000万元现金收购德坤航空100%股权。2015年8月24日,公司与德坤航空的股东林晓枫、徐航、刘勇在成都市签署了《成都德坤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

  2015年5月,公司与成都德坤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股东签署了《股权转让框架协议书》,拟将公司业务范围拓展至航空零部件加工制造领域。

  德坤航空主要从事航空飞行器零部件开发制造,涵盖航空钣金零件的开发制造等,是国内航空产业的配套零部件制造服务商,其所制造的航空零部件应用于多型号军用飞机、大型运输机、无人机、导弹等。

  1-7月,德坤航空1-7月实现营业收入4485.42万元,实现净利润942.96万元。并且德坤航空承诺,2015年、2016年、2017年实现税后净利润2600万元、3640万元和5096万元的承诺。

  公司表示,本次交易将上市公司的业务范围拓展至航空零部件加工制造领域,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保持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关于收购德坤航空股权的事项尚需履行相关内部审批程序,利君股份也将继续停牌。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