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国务院:建统一大市场先拆行政“路障”

2015年08月20日 07:13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8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流通业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旺消费促发展。

  会议指出,做强现代流通业这个国民经济大产业,可以更好对接生产和消费,促进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一要坚决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路障”,二要推广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方式,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三要创新流通领域市场监管。“过去经常遭遇地方保护壁垒,比如说在物流行业要运送某种商品时需要经过某些省份、区域,在当地常遇到一纸文件需要提供某某证件,而这个证件事实上只有当地物流企业才有,因此我们就被排除在外。”一位物流行业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行政分割造就流通区域壁垒和行业灰色领域,极大束缚了行业发展。”

  禁止强设不合理交易条件

  全国统一大市场背后的逻辑,旨在破壁地方保护主义。

  由流通引导的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消费继续超过投资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们国内流通行业普遍存在流通速度慢、成本高、渠道不畅、模式陈旧、管理监督分散等问题。”商务部流通司一位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权老虎’垄断,都成为现代流通业建设的‘路障’,而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清除‘路障’,降低社会流通总成本。”

  常务会议指出,要坚决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路障’,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或排除公平竞争,禁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设置不合理交易条件。

  在日前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同意在上海等9个城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的复函》中,同意在上海、南京、郑州、广州、成都、厦门、青岛、黄石和义乌9个城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目标是在流通创新发展促进机制、市场规制体系、基础设施发展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打好基础。此举被业内人士视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大迈步。

  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

  常务会议指出,要推广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方式,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鼓励流通企业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

  北京市农产品流通协会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现真正的互联网+流通的解决方案,既需要线上的信息整合能力,更需要流通企业线下的功夫。”

  而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百货业等流通企业亦已迎来转型变局。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连锁百强销售增幅持续回落,2010~2014年销售增长分别为21%、12%、10.8%、9.9%和5.1%。专家分析,连锁百强销售额逐年下降,受电商影响很大。

  “后百货时代”已经来临,逆风中的传统百货业该如何与互联网相拥而活?

  事实上,实体百货自救的努力也始终在“路上”。在广东地区,继推出网上销售、移动支付后,当地百货业又开始尝试跨境电商,仅半年时间,广州地区百货业便开出了7家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


(责任编辑: 马欣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