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三利好撑腰 A股打响4000点攻坚战

2015年08月17日 07: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分析人士认为,上周沪指站在5周均线之上,成交量有所放大,显示市场短期由多头主控,后市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主持人:张 颖 孙 华

  多空因素相互交织

  《证券日报》记者:上周沪深两市震荡攀升,小幅上涨。上周五上证指数短暂触及4000.68点之后再次回落。请问,目前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大同证券:上周大盘突破之前持续近两周的震荡平台,成功站稳20日均线,沪深两市全周分别上涨5.91%和5.43%,合计周成交5.7万亿元,较前一周放大32.6%,呈现价升量增的态势。从上周市场情况来看,“外部力量”成为本周市场上行的主要推动力。

  主要利好因素有三方面:首先,宏观经济表现较之前更为乐观。从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可以看出其有关宏观经济的表述与一季度报告相比,要更为乐观,说明持续的稳增长措施,已初见成效,宏观经济数据有望触底。作为股市的基本面,经济面的转好将是股市最大的利好。其次,与国企改革相关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的公布,这也引发市场对“国企改革”的热炒,这将有利于凝聚市场人气,带动市场赚钱效应,对市场进一步上行有利。第三,上周五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今后若干年,证金公司不会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不变”,这也相当于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总体对市场上行有利,虽然后续上行还面临着多重压力,但市场震荡中枢已经上行,却是不争的事实。

  申万宏源:目前看,上证综指在4000点上方阻力较大,难以有效站稳,后市以震荡反复为主,箱体格局不变。目前压制大盘反弹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其一,7月份CPI、PPI、进出口贸易等宏观经济数据仍不理想,银监会公布的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不良率连续10个季度上升,显示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通缩及下行压力。其二,人民币的短期快速贬值不仅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也引发A股投资者对资金外流的担心,股票市场也出现较大波动。其三,从资金面看,上市公司再融资重启,资金面开始分流。其四,上证指数在4000点、4100点及4200点分别存在重大阻力。

  赚钱效应开始显现

  《证券日报》记者:上周沪深两市冲高震荡,其中虽然有国资改革加速及人民币汇率贬值等因素交错影响,但市场表现较为摇摆,波动较大。从技术面看,股指将如何演绎?

  民生证券:上周市场继续向上拓展空间,上证指数最高冲至4000点,虽然并未站稳,但指数已经站上5周均线,量能也出现同步放大,量价配合较好,并再次收出小阳线,市场重心不断上移。对于后市,上证指数面临4000点心理关口的压力,另外,60日均线和半年线对指数上涨形成压制,显然,消化上档压力仍需时日,但是板块轮动以及个股活跃,使得市场赚钱效应开始显现。操作上,建议优选个股为主,在短期技术指标未形成背离前,持股为主。

  西部证券:技术层面,市场趋势特征仍处于底部反弹阶段,以沪指为例,上周市场多以小幅推进为主,这个过程中积极信号是短期均线呈现多头排列,反弹趋势有所增强,量能释放较为温和,沪指日均成交上升至6376.23亿元,相比前一交易周明显放大。上周五周均线的坚守,颇具技术层面意义,前期4000点的套牢区,需要更有力度的反弹才能形成突破。市场形态,指数整体运行于下轨200日均线支撑,上轨半年线压制所构成的上行轨道中,中长期趋势的慢牛特征存在,不过短期反弹并未脱离阶段性底部区域。周线来看,沪指延续6个交易周处于底部构筑阶段,这其中经历放量下跌、缩量反弹的盘整阶段,近两周已有恢复性上涨需求。总体看,当前市场形态处于底部抬高的修复格局。

  新时代证券:技术面上,上周沪指周K线收出一根光头光脚的中阳线,且站在5周均线之上,成交量较前一周有所放大,显示市场短期由多头主控,后市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不过,成交量始终没能有效放大,这是制约大盘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后市还需成交量进一步配合。

  关注国企改革概念股

  《证券日报》记者:上周从行业面看,伴随指数的反弹沪深两市各板块普涨走高,申万28个一级行业指数除银行外其余均呈上涨状态,同时沪深两市成交量亦温和放大,市场情绪较上周相比明显改善。请问,后市该如何布局?

  申万宏源:目前,股指相对抗跌,但要快速走强,重新拉出新一轮上升行情则有较大困难。因此震荡整理、大箱体运行格局仍将持续。投资者在操作上可借助箱体高抛低吸,同时控制仓位,摒弃杠杆,紧跟风口,快进快出。应关注国资改革、国防军工等题材。

  西部证券:在市场反弹核心缓慢转变的过程中,题材股的活跃往往使得市场不失热点但欠缺推动力,在指数没有形成完全有效突破之前,操作策略仍以半防御为主,量价配合的强势股仍以低位分批介入为主。应关注核电概念股。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