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北宋钱币宣和通宝小平分类略说

2015年07月29日 15:56    来源: 新浪收藏    

  如果说北宋钱是我国钱币铸造及钱文艺术的高峰,那么徽宗钱就是其中的“顶峰”,而徽宗最后一个年号所铸宣和通宝,又是北宋钱之集大成者。无论对钱艺术、精良铸工及版式变化,均可作为此时期的代表。

  宣和通宝的版式虽不如皇宋、元丰、崇宁等繁多,但钱文富于变化,不同版式间区别明显,铸造精良,常见白铜钱,这也是吸引众多爱好者的原因。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又可将风格类似版别归作一类,本文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宣和通宝小平铜钱的版式特点、稀少程度及市场价格等(背陕类铁钱式暂不讨论),以期抛砖引玉,希望更多朋友加入宣和钱的收藏、研究当中。

  “美制”顾名思义,指制作精美,多种北宋钱均有美制版,宣和小平美制类是包含美制在内几种版别的集合,下面分述:

  美制隶书、篆书对钱

  (《北宋铜钱》3467、3468号) 这是宣和的基础版,即使不玩宋版的朋友可能对此也不陌生,钱文纤细规范、铸造精整、背郭较肥,令人印象深刻。此版存世较多,铜钱谱定为七级,目前市场价格在200元左右,隶书极美品在华夏古泉网有700多元的成交记录(华夏图库109202号)。

  美制隶书 华夏古泉 2014-08-04 RMB 546

  美制篆书华夏古泉 2015-07-07 RMB 259

  此版直径在24.8~25mm,超过25mm者可称做美制大样,应该属于初铸品或母钱,《北宋铜钱》将其单独列为一个版别(3472号),似有不妥。

  美制阔缘隶书、篆书对钱(《北宋铜钱》3469、3470号)

  此版直径在24.8~25mm,超过25mm者可称做美制大样,应该属于初铸品或母钱,《北宋铜钱》将其单独列为一个版别(3472号),似有不妥。

  美制阔缘对钱另外美制阔缘隶书背内郭左上角微决,所见真品几乎都有此特征,应该是来自母钱的“遗传基因”。此版式有安南仿铸者,铸工粗劣,收藏意义不大。

  乍看与美制非常接近,降一指“宣”字下方的“一”较美制版更贴近内郭,但若仅靠这一特点并不容易区分。实际上与美制相比,降一版四字都大(之前此版叫“美制大字”,个人感觉更贴切些),背郭较细,另外通字走之的写法也有明显区别。

  美制降一对钱

  此版铜钱谱隶书定为二级,篆书三级,从实际存世来看,隶书定级有些偏高,三级似乎更合适,属少见版别,可能与美制版太像了,直到近些年才被发现。目前市场价格1000元左右,白铜极美品对钱网上有过近4000元的成交价格。

  宣和名誉版之一,与美制最明显的区别是“通”字写法,通头第一笔较长,类“象鼻通”,另外隶书“和”字的第一笔也较长。

  美制通异对钱(华夏图库17036号)

  此版存世较稀见(明显少于美制降一),铜钱谱定为二级,目前美品市场价格在2500元左右。以上四种是美制类主要版别,均成对,文字系一人所书,应出自同一钱局。近年还发现一种美制广穿隶书(《北宋铜钱》3471号),又叫美制隐郭,少见,但铸造不精,钱体较薄,可能为边炉所铸。

  美制广穿隶书(路桥泉友藏)

  另外还有两种版:美制通异阔缘篆书和美制通异大字隶书,不成对,且发现太少,所以收藏者只要藏有上面所列4种对钱,美制类就可以说集齐了。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