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恶炒高送转 谨防高风险

2015年07月28日 07: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阎 岳

  今年中报最大的看点,当数多家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预案,被市场称为A股史上最强的高送转,随之而来的则是这些股票价格的异动。在昨日A股市场的巨幅调整中,这些高送转公司几近全线跌停。

  据统计,截至7月27日,已有88家公司披露中期转增股本的分配预案,“高送转”预案数量刷新了A股纪录。历史数据显示,中报的分红送转公司平均每年不超过50家,今年却一反常态,公司中期预告只发布了六成,拟“高送转”的公司已超过80家。

  在这些高送转公司中,业绩亏损的有之,市盈率过百上千的也有之,而且绝大部分是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这些特点倒与往年一致。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曾对高送转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苹果切成两半还是一个苹果,每10股送转10股或每10股送转20股,无非就是一个“数字游戏”。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数字游戏”,却可以诱骗众多的中小投资者介入。每到年报或半年报披露期,高送转题材就成为股市评论者嘴中的一个“香饽饽”,他们频繁大肆的向中小投资者进行重点推荐,令不少投资者中招。

  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报披露期间,高送转个股在预案前2个月相对沪深300平均有12%的超额收益,而在预案后超额收益则会大幅收敛。同时,高送转炒作也与市场风格高度相关,当市场偏好小盘股时,高送转标的会有不错的收益,当小盘股被市场抛弃时,即使高送转也难获青睐。

  在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方案的同时,往往随之而来的是内幕交易或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类案件。证监会7月24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内幕交易类案件144起,占全部新增案件总数的46%,新增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件41起,占全部新增案件总数的13%。证监会表示,未来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类案件仍将是证监会执法工作的打击与防控的重点。

  在内幕交易类案件中,大股东违规减持是比较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上半年,证监会组织力量筛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股超过5%以上(下文将之统称为大股东)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超比例减持未披露、违反承诺减持、短线交易等违法行为线索近50起。

  作为A股市场的顽疾之一,爆炒“高送转”概念由来已久。但去年底以来上市公司在推出高送转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计划,同时信息披露不完整、涉嫌操纵股价乃至内幕交易也时有发生。

  今年1月份,就有极端公司在业绩连续亏损的状态下,推出了高送转方案,同时伴随着大股东的减持。监管层将这种行为称为“反常”高送转,并有每单必查内幕交易的要求,同时从信披规范性、事后监督以及内幕交易核查等角度多管齐下,严防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监管层已经把此类选择性、自愿性信息披露及相关二级市场交易纳入重点关注和监管范围。分析人士称,证监会披露的上述内幕交易类案件数据,其中部分就涉及推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

  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内幕知情人在相关预案披露之前精准买入股票,待到股价拉高后再进行抛售的案例并不少见,因之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高管也时有现身。

  但一部分高送转股票也是充满正能量的。部分优质高送转概念股受到投资者青睐,这主要是缘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未来成长充满信心。但介入高送转概念股的也不乏一些抱着“抢钱”思维的投资者,也就是恶炒高送转的那部分投资者,但他们的结局往往是忽略风险易被打脸。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