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叶檀:证金公司待市场平稳后逐步退出是上上之选

2015年07月27日 07:42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 叶檀

  此次出手稳定市场,证金公司脱颖而出,规模急速扩大,重要性骤然上升。

  证金公司,即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0月28日,注册资本金75亿元,由沪深两地交易所、郑商所、大商所、上期所、中金所和中证登等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是证券类金融公司,在市场上有“证券央行”之称。

  证金公司是信用交易供应商,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得不到满足时,证金公司介入,在一定收益条件下提供资金,提供做市商服务。

  证金公司资产规模大扩张。股东三次注资,第三次注资后资本金由240亿元提升至1000亿元,该笔资金完成实缴后,证金公司的净资产有望达到1059.860亿元。而在本次稳定市场之后,证金公司撬动的资产规模突破万亿。

  证金公司负债也同步扩大。7月9日,证金公司发行规模达800亿元的短融券。截至7月13日,证金公司从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不少于17家商业银行处获得了总额达1.28万亿元的同业拆借额度,仅从邮储行就获得了740亿元。同业拆借等有央行信用背书。

  在证金公司官网首页,公司董事长聂庆平7月8日答记者问时表示,作为全国性证券类金融机构,证金公司拥有多种融资渠道,包括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同业拆借、短期借款等。证金公司流动性充裕,保障充足,完全能够发挥好维护市场稳定的作用。证金公司从转融通、做市公司,摇身一变转化为类平准基金式的公司,也做实了证券央行的身份。

  证金公司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必须收缩,虽然目前融资有央行信用,但证金公司股东短期内第四次注资可能性不大。

  证金公司主营业务是转融通费用,银行与券商之间息差,非主营业务可能是牛市中证券等公允价值提升,如抵押证券、低位购入的证券,在一段时间后上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截至2013年底,证金公司总资产为883.42亿元,其中负债总额约为680.37亿元;被确认的营业收入为13.14亿元,净利润则为7.70亿元。2014年,资产负债表扩张,经营业绩成倍增长,截至当年年底,证金公司资产总额突破千亿,达到1266.12亿元,负债总额为963.23亿元,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则分别达31.32亿元和21.81亿元,分别较此前一年增长138.36%和183.25%。

  今年牛市中,证金公司利润大增。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的总资产为1329.23亿元,较2014年底仅增长4.98%,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已达47.97亿元,净利润则达32.50亿元。可见证金公司大大受益于牛市中的活跃市场。

  目前,证金公司的业务暂时随稳定市场而转变。市场对证金公司的一举一动极度关注,虽然证金公司一再强调呵护市场,让市场恢复常态,但它总有退出的一天,否则一旦成为市场的操纵器将不可设想。证金公司作为转融通公司,不能也不必长期拥有自己的自营盘。

  通过证金公司自有账户投向资本市场的数千亿规模的资产,何时退出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尽管对证金公司的退出有着争议,但无论如何,维持市场平稳、逐步退出是上上之选。等到市场稳定后,证金公司不能再冲在市场第一线。

  退出是必须的,正如稳定市场也是必须的一样。托市之后尾大不掉是市场不幸,平稳撤出则是市场之大幸。


(责任编辑: 韦伟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央行今日继续逆回购350亿      2015年07月23日
  • · 央行亮家底为加入SDR做准备      2015年07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