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股市动荡必定影响艺术品市场

2015年07月20日 09:07    来源: 新民晚报    

  近期,沪深股市的剧烈动荡,引发网上对于艺术品市场与股市的比较又开始多了起来,不少人认为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远超股市。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早在1997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就曾受到来自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东南亚藏家开始抛货,藏家重新审视收藏,很多拍卖公司对国际市场购买力的期望和寄 托全部幻灭了,国外藏家对于中国艺术市场的谨慎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投资者的信心,当时艺术品市场尚未形成足够强大的买方市场,购买力后劲不足,市场培 养不到位等弊病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被放大得一览无余。

  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国内藏家已经开始主导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因而,此次发 源于沪深股市的暴跌,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无疑是更为明显。从市场的关联性来说,目前许多艺术品市场的资金还是来自于资本市场,此次的股市暴跌,肯定 会对于今年下半年的艺术品市场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从艺术品市场的规律来看,虽然上半年各大艺术品拍卖市场产生了许多天价,但是究竟能否顺利交割 也会因为此次的股市暴跌打上一个问号。

  此次股市的暴跌,带给投资者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要时刻保持流动性,这在艺术品市场上也是相同的。 近年来,虽然在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天价屡屡出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相比海外市场,我们的热点基本上都是在近现代书画上,而是在海 外市场上,基本上都是古玩瓷器以及古代书画。而许多从海外回流的藏品,到了国内之后,又会以更高的价格拍出去。可以这样说,如果真的在艺术品市场出现流动 性问题的话,许多国内的藏品是很难出手的。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从海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开始关注印象 派以及当代名家的作品,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于不少藏家来说,应该都是兼顾到了流动性的问题。相比中国艺术品,这些艺术品的流动性是非常少的,因 而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而,这些艺术品受到沪深股市冲击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当然,艺术品毕竟不是股票,稀缺性造就了即使是遇到了外界再大的危机,许多珍罕的艺术品依然不乏拥趸,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清乾隆御制粉红地粉彩扎道蝴蝶瓶的高价成交。

  2008年适逢全球金融危机,佳士得拍卖行推出了“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清隆御制粉红地粉彩扎道蝴蝶瓶”专场拍卖,按照当时的市场估计,这件瓷器很可能就要流拍了,但是最终收藏家郭仲桦以4700万港币的价格落锤拍下,成为当时收藏圈里的美谈。

  在任何一个危机中,既有危,也有机。对于藏家来说,一方面要从学术的角度,选择那些经得起市场“风雨”的藏品;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收藏品的流动性,以免发生系统性风险。如果单纯地将艺术品与股票进行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艺术品市场也待“去杠杆”?      2015年07月19日
  • · 股市暴跌还不如买古董      2015年07月09日
  • · 高端艺术品市场出现减速迹象      2015年06月04日
  • · 敬畏艺术品市场的寒意      2015年04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