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歆
“不差钱”,这不是一句口号或表白,而是银行同业资金价格的“数据说话”。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银行间同业资金的价格在今年6月1日达到了上半年以来的谷底,隔夜Shibor值跌至1.027,此后虽然逐步“上楼梯”,但截至6月19日仅为1.267%,较2013年和2014年同期的资金价格不可同日而语。
记者进一步对比数据发现,1.027%不仅仅是今年隔夜Shibor值的最低点;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网站公布的近9年的数据中,仅2008年12月份和2009年曾经出现隔夜Shibor值低于1.027%的情况。
“这一方面说明央行连续降息和降准的动作已经显效,银行流动性比较宽松,即使面临年中考核也并未像2013年那样承受巨大的流动性压力”,一位股份制银行华南地区金融市场部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资金大量停留在金融体系内部,在监管层最希望的对接实体经济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同业资金价格
跌进谷底
2013年6月份,“钱荒”来袭,看似意外实属必然。在交易员“见证历史”的惊呼中、在大妈们都将原本专业性十足的拆借利率作为聚会谈资的错位中,整个银行业不得不进行反思与调整。
如今,距离曾经让很多银行几乎“心脏骤停”(流动性缺血)的“钱荒”整整2年时间,虽然“钱荒”的心里阴影或许尚未完全褪去,但是资金价格以及其背后反映出来的流动性却已经与当日完全呈现出相反的局面。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银行间同业资金的价格在今年6月1日达到了上半年以来的谷底,隔夜Shibor值跌至1.027,此后虽然逐步“上楼梯”——其后的14个交易日中,每个交易日Shibor值均较前一天小幅上涨,但截至6月19日仅为1.267%,较2013年和2014年同期的资金价格不可同日而语。
2013年年中时点,商业银行“借新还旧”的常用手法遭遇了结构性“钱荒”:当年6月20日,上海银行间隔夜Shibor大幅飙升至13.44%,隔夜拆借利率最高达到30%,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最高成交于28%。有交易员甚至吐槽“没见过隔夜30%的交易员,人生是不圆满的”,更有交易员作诗为证:“利差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Shibor明日,又要涨几番。我欲埋头不管,又恐总行罚钱,流动性太严!闹心一天天,做梦回前年……内有利润指标,外有监管红线……”。
2014年,吸取了教训的商业银行提前备战年中考核,当年6月份隔夜拆借利率稳定在了2.5%-3%之间的区间内。此外,虽然当时各期限Shibor值环比有所上扬,但从大趋势来看,短期利率较2013年普遍明显下滑。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近9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网站公布的是2006年以来10月份以来的各期限Shibor值)发现,1.027%的资金价格已经逼近“史上最低”。
记者发现,2006年以来,除了2008年12月份和2009年前三季度隔夜Shibor值曾经低于1.027%以外,其余各个时间段,隔夜Shibor值均高于今年6月1日。
资金融出方
几乎无利可图
同业资金价格跌至谷底不仅仅体现在隔夜Shibor值单一指标上,事实上,6月份各个期限的Shibor值均较往年偏低。对于资金融出方来说,已经几乎无利可图。
数据显示,6月份,1年期限Shibor值昨日停留在3.4%,近几个交易日小幅上涨至3.43%。
此前央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如果按照1.5倍的利率上浮上限计算,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75%,与同业拆借的价格相比可以说十分接近,即便是大额存单业务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目前也普遍达到了3.15%。也就是说,同业拆借业务中的资金融出方几乎无利可图。
此外,上市银行年报的财务数据也显示,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方只能选择“以量补价”。2014年年报显示,光大银行的付息率为3.24%、平安银行为3.37%、民生银行为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