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平安养老鞠维萍:2016年企业年金规模将破万亿

2015年06月12日 08:24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知情人士透露,相关部门拟修订《企业年金管理办法》,并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专家预计,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将迎来新契机。对此,平安养老副总经理鞠维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预计最迟到2016年,全行业企业年金整体规模将突破万亿。

  企业年金客户覆盖率偏低

  中国证券报:近年企业年金整体规模增长速度放缓,原因何在?未来客户拓展的空间和潜力在哪里?

  鞠维萍:企业年金规模的增长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企业缴费的增长,二是收益的增长。从前者来看,新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逐渐减少,其带来的新增缴费也在减少,但这两年来仍有可观的缴费规模,支撑市场的快速增长。而企业年金投资收益在快速提升,2013年平均3.67%,2014年达到9.3%,2015一季度全行业的收益率尚未统计披露,预计能在4%左右,年化收益大幅度超过去年水平。投资收益的稳步提升也带来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

  当然,不可回避的是,新建立企业年金的客户越来越少,但企业年金客户覆盖率还是偏低的,城镇职工只有不到6%的人数参与年金计划。未来企业年金需要进一步扩展,这就需要在政策层面进一步放开,取消企业年金的自愿原则,国家应该明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年金计划。同时,企业年金缴费比例也偏低,目前通行的缴费标准是企业5%、个人1.25%,很多企业员工缴费标准还达不到这个水平。相比之下,今年开始启动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8%,个人缴费比例4%。企业年金缴费比例应该向职业年金标准看齐。

  中国证券报:目前人社部批准的26个年金管理机构资格中,银行已占12个。银行拥有大量央企为代表的优质行业客户渠道优势,专业养老保险怎样与其他机构进行竞争?

  鞠维萍:首先,专业养老保险机构与银行主要是合作关系,前者的优势在于受托和投资,后者的优势在于账户管理和托管。

  其次,无论是养老险公司还是银行,都要走专业化经营路线,才可能打造核心竞争力,获取长期优势。目前银行的年金管理更多是整合在某个职能部门中,在银行众多业务中,年金业务线还处于规模小、盈利水平偏低的尴尬地位。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以平安养老险为例,都在坚决走专业化管理之路。这些年来,公司投入巨资,建设完整的受托、投资、账户管理系统,组建一大批企业年金专业人员,受托专业人员超过200人,投资经理、投研人员以及配套的投资运营、风控人员超过百人,另外还有3000人的年金专业销售队伍为客户提供服务。

  职业年金可适当放开一些新品种投资

  中国证券报:职业年金的建立和企业年金的发展壮大已经被有关部门提上日程。职业年金是否应参照企业年金管理运营和监督?平安养老保险对未来的职业年金业务有何展望和规划?

  鞠维萍:职业年金的管理模式,国家规定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交由具备资格的年金管理机构运营,这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做法一致。但比照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管理办法并没有明确受托和账户管理职能的归属,相关的表述只有“职业年金的经办管理工作,由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这说明在职业年金受托管理、账户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并将受托和账户管理与经办管理作出明确的区隔定位,预计相关部门将出台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加以明确。

  企业年金过去十年的受托和账户管理经验,将给职业年金的受托和账户管理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在投资管理上,可以参照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并根据资本市场的新发展,适当放开一些新型投资品种的投资,包括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权。另外,企业年金已经开始产品化发展,市场上已经设立上百只养老金产品,将来职业年金在做好战略资产配置的前提下,战术资产配置主要从养老金产品中优选,避免过去企业年金以投资组合为主的老路。

  据我们初步测算,未来5年内,职业年金市场每年将有平均1500亿元左右的新增缴费,五年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我们已经在着手进行政策研究和运营准备,同时积极发挥保险公司的精算优势,为各地社保部门提供职业年金精算服务。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