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简称工经联)会长李毅中近日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研发投入有所增长但仍然不足,成果转化率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科技贡献率有所增长但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企业观察报: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它们有如下共同特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3%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70%以上,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请问,我国目前这些主要指标的数据是多少?还存在多大差距?
李毅中:第一个数据看研发投入。我国研发投入总体上在逐年增加。2014年研发投入占GDP之比为2.1%,这距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北欧一些发达国家研发投入占GDP之比为3%-3.5%。
但是,中国研发投入的基数很大,总额达1.2万亿元,关键是怎么用好这1.2万亿。目前显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少使用不当甚至存在违规、违纪现象,研发投入一方面要严格管理;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使用。
研发投入还有一个企业投入不足的问题。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大致占销售收入比为0.9%,而国外企业一般是2%-3%。即使是先进行业、优秀的中国企业,与国外同行比也有差距。比如华为,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8.9%,但美国的同行思科占14%,微软14.6%;东风二汽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1%,而日本丰田占3.6%,德国大众占5.2%。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到2020年将达到1.26%,2025年将达到1.68%,逐渐接近国际水平。
现在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如果企业研发投放不足,即使今年是先进的,几年后也可能被淘汰,企业需要尽可能地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第二个数据看科技贡献率,我国的这一数据估计高些为50%,发达国家高达70%,与它们相比也差20个百分点。
第三个数据看科技成果转化率,目前关于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最高的估计是30%,而发达国家通常在60%-70%。
第四个数据看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我国这一数据为50%-60%,而国际先进国家的技术对外依存度为30%。如果仅说新产品开发,70%靠外源性技术。一些重要零部件、元器件与关键材料,80%以上靠进口,关键、基础性芯片甚至主要靠外源。比如,高铁的轴承、核电主泵密封件、海上钻井平台定位系统、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密封、汽车发动机与变速箱等,目前还要依赖进口。《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心关键技术的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达到70%。要能实现这一点的话,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其实,中国近年科技成果也不少,但很多还停留在鉴定、评奖,论文、评职称,不少束之高阁,没有产业化、商业化。这一状况必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