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分众传媒借壳宏达新材回归A股

2015年06月03日 07:2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来源:

  停牌半年多之后,分众传媒借壳宏达新材回归A股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宏达新材6月2日晚间披露重组方案,拟置入分众传媒100%股权,置入资产价值经交易各方协商后确定为457亿元。

  资产重组三步走

  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宏达新材自2014年12月10日开市起停牌至今,期间公司曾公告过拟购买分众多媒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消息,此次重组方案则详细揭开了分众传媒借壳宏达新材回归A股的路径。

  根据宏达新材公告,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包括“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三个部分。

  首先,宏达新材以截至评估基准日全部资产及负债与分众传媒100%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为简化交易手续,宏达新材直接将全部资产及负债交割予江苏伟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或其指定方,伟伦投资应向本次交易对方或其指定方支付对价。

  据公告,置出资产价格确定为87960万元,置入资产价格确定为457亿元。

  上述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之间的差额部分,由宏达新材向分众传媒全体股东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中,向FMCH支付现金493024.40万元购买差额部分的11%,向除FMCH之外的分众传媒所有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差额部分的89%。本次发行价格为7.33元/股,发行股份总数约为54.42亿股。

  此外,还将以不低于9.08元/股的价格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55066.08万股,配套资金扣除本次重组中介费用及相关税费后将用于支付本次交易中的现金对价,若仍有剩余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江南春成实际控制人

  宏达新材表示,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将原有盈利能力较弱、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的有机硅业务置出,同时注入盈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广阔的生活圈媒体业务,实现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转型,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次交易构成借壳上市。交易完成后,Media Management(HK)将持有宏达新材24.77%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江南春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根据重组方案披露,分众传媒构建了国内最大的城市生活圈媒体网络,正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LBS集团。分众传媒2012年度至2014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61.72亿元、66.75亿元、74.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26亿元、20.77亿元、24.17亿元。

  公告称,通过本次交易,分众传媒将实现与A股资本市场的对接,进一步推动分众传媒的战略布局及业务发展。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分众传媒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借助资本市场的并购整合功能为后续发展提供推动力。

  本次交易对方承诺,标的资产在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95810.02万元、342162.64万元、392295.01万元。

  公司表示,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立足现有的媒体资源网络,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LBS和O2O精准媒体互动平台;向上打造云端大数据,向下落实O2O互动,把分众打造成为真正的由云端控制屏端、屏端与终端互动的LBS和O2O精准媒体互动平台。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