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互联网+”下的金融创新 多位银行业人士怎么看

2015年06月01日 09:3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日讯(记者华青剑)日前,由《银行家》杂志社、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互联网金融千人会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金融创新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上来自银行业的人士,他们探讨并分享了“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创新。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在这些银行业人士看来,商业银行有着自己的特有优势,他们将加速融入“互联网+”,以促进银行业的转型升级。

  工行副行长谷澍:银行网点不是包袱 用“互联网+”思维改造

  工行副行长谷澍认为,银行网点在办理复杂业务、支持客户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方面,仍然有着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商业银行的网点不是银行的包袱,而是银行区别于其它互联网企业的很大的优势。“需要对这些网点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改造和提升,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个是集成,另一个是智慧化。”谷澍说。

  在谷澍看来,商业银行具有客户的数据优势。“比起互联网企业,我们的数据规模并不少,甚至可以说更大,历史更长,忠诚度更高,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反应客户的金融行为。消费模式和风险偏好是一座蕴藏无限价值的富矿,工行从07年开始建设数据仓库和集团的信息库,实现了对全部客户账户交易信息的集中管理。我们不断增强数据分析,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应用,把客户资源和数据优势变成生产力。”

  建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跨界将成未来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建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指出,虽然金融的形态、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方式一直在变化,但客户对金融的需求是不变的。金融需求的本质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客户对金融服务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金融行业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在金融创新的过程当中,一般的来讲有三个主要驱动因素:盈利的驱动、同业竞争的驱动、需求的驱动。黄志凌认为,商业银行也在一直努力去满足“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新的金融需求。跨界将会成为未来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因为“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需求,这种需求是永恒的,是无止境的。为了能够更大限度地满足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需求,未来金融服务的跨界将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未来金融行业不仅要在跨界的环境中发展,还会在跨界的环境中不断形成新的金融关系和结构,这种未来金融关系和结构不是我们人为调整的结果,更多可能会是在跨界环境中不断变化、发展,最后形成一种全新的金融结构。” 黄志凌说。

  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是风险管理

  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形态它是整个经济生活生态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经济生活是一体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如果风险管理跟不上这个发展,那么这一种金融模式也会被淘汰。“它一定是基于一定算法下的风险管理模型的支撑,就是互联网金融需要一个广泛分布的领域的金融服务,它每一个金融服务都需要海量的数据,通过一定的算法,建立的模型来支撑的这种基石,快速的进行风险判断。” 赵继臣说。

  此外,赵继臣认为,互联网金融让银行由过去的关系型融资,变为交易型融资。有了互联网、大数据,有了这些数据的分析整合,为银行提供了一个技术的支持。“那么过去的这种关系型融资,这种商业模式,有可能被交易型融资这种商业模式替代,就解决了我们过去非互联网行为下的,金融不能解决的问题。” 赵继臣说

  北京银行副行长魏德勇:“互联网+”加速银行转型升级

  北京银行副行长魏德勇指出,“互联网+”为商业银行创造了新模式,互联网已经由外而内的渗透到商业银行各个环节,加速商业银行模式转型升级。

  那么,“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呢?魏德勇表示,“互联网+渠道”,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网络。“互联网+产品”,明确需求导向创新路径。“互联网+服务”,创造极致便利的客户体验。“互联网+组织”形成高效便民的管理架构。“互联网+趋势”,打造一体化的恩创新机制。

  建行产品创新与管理部副总经理赵志宏:关注四个创新趋势

  建行产品创新与管理部副总经理赵志宏表示,目前消费互联网正向产业互联网升级,使得价值链更容易被解构和重组,从单个价值链的关联形成生态圈,由关联的生态圈关联形成生态系统,使得创新机遇呈现指数级增长,但市场参与者若想抓住生态系统新时代中类似于“荷塘效应”的价值爆发点,就需要关注四个创新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创新的客户化。第二个趋势是创新的协同化。第三个趋势是创新的智能化。第四个趋势是创新的敏捷化。

  兴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裁陈世涌:银行向互联网企业学习什么

  兴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裁陈世涌认为,互联网企业也在做互联网金融,有几点值得传统的商业银行学习。第一个是共享互动的一个互联网基础。第二个是它关注用户体验,而且是关注到非常细致的用户体验,这个实际上就是在新的互联网技术之下的真正实现了我们所说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体验为中心。

  第三个是它快速高效的迭代开发的模式,也就是说它并不追求大而全,一步到位,什么都有,而是先把产品、主要的功能推出来。在确保安全不出事的前提下不断的开放、不断的提升,这个也是银行的习惯做法所不具备的。第四是薪酬和人才引进培养的机制,从用人到期权,到展示出来的创新精神,也是商业银行值得思考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