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三板今年成交突破700亿元

2015年05月14日 07:33    来源: 北京日报     董禹含

本报记者 董禹含

  资本市场红火,不仅A股走牛,新三板市场也越发受到关注。但今年4月以来,新三板大有降温之势,三板成指由2134点下跌至昨日的1719点,做市指数也由2673点下跌至1934点。从本周几天的成交额来看,虽然高于上周的六七亿元,但一直在10亿元左右徘徊。

  上周五,证监会集中部署了“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第二批案件,共涉及新三板市场10个相关案件,主要针对五类违法违规行为:挂牌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证券服务机构未勤勉尽责行为;滥用交易规则破坏市场秩序行为;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违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行为。

  因为过山车的股价走势,中海阳成了首家遭到证监会调查的新三板企业。近日,新三板做市龙头企业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股价异常交易决定对公司进行调查。4月初,中海阳的股价曾涨至15元,之后开始下滑,昨日收盘价为9.16元。

  监管是否意味着要给新三板市场降温?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表示,监管是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绝不会因为市场的“冷热”而出现“松紧”的变化。“市场监管不是打压市场,根本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维护市场投资信心,打造法制市场、诚信市场。”隋强说。

  今年以来,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成交额累计突破了700亿元。今年首个交易日,挂牌公司1580家,总市值4644.53亿元,挂牌公司股票成交1.3亿元,成交1944笔;昨日,挂牌公司2405家,总市值11601.84亿元,挂牌公司股票成交10.2亿元,成交13373笔。

  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监督和交易机制的不完善,新三板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中科招商及九鼎投资的“1元成交”乃至“1分成交”现象;多家挂牌企业协议成交价皆大幅低于前收盘价;中山市广安居等账户大量频繁地进行反向交易,扰乱市场价格;奥美格董事长因违规操作遭到限制交易处理等,这些让人看不懂的各种“玩法儿”让不少投资者感慨:“新三板是机构的游戏大厅,小散只可远观,不可入场。”

  业内人士认为,新三板目前的交易规则的确存在漏洞,由于新三板股票不设涨跌幅限制,因此同一天内股价可能大起大落,还不需要披露股价异常波动原因;同时,协议转让方式下买卖双方可在场外自主对接形成协议,然后再进入系统报价确认成交,交易者还可指定交易对手和价格。

  民生证券认为,有关监管部门会继续加强对新三板市场的监督,短期仍有利空政策;但从长期来看,年报业绩靓丽,加上部分企业酝酿溢价定增,投资者对市场前景存在看多情绪。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新三板市场,并深入甄选、逢低布局政策调整后的潜力股。

  从新三板企业年报数据来看,在2320家披露2014年年报的挂牌公司中,其中1989家实现盈利,331家亏损,盈利面占比85.73%,与2013年基本持平。2320家挂牌公司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约23%,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1%。从行业表现来看,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平均净利润增幅居前。


(责任编辑: 关婧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新三板“分层方案”三季度形成初稿      2015年04月30日
  • · 新三板的机遇与陷阱      2015年04月29日
  • · 众筹初涉新三板 边创新边合规      2015年04月2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