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军民融合一揽子政策近期将出台。
近期,工信部 、国防科工局分别印发了2015年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启军民融合发展“黄金期”。专家认为,上述政策出台后,“民参军”的门槛降低,比例会大幅度增加,军民融合中的“资本融合”更是值得关注。
政策有望密集落地
军民融合涉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后勤保障、国防动员等多个领域,其中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是军民融合最基础、最核心的领域。
2005年,国防科工局发布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目录。不过该目录存在管理范围过大,各专业产品的领域划分层次标准不统一,各类许可专业重复等问题。为此,近期印发的《2015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中,也提出要修订出台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放开可通过市场调节的产品。
据介绍,新版目录将压缩许可范围,由原来的2000项减少到700项左右,对国家战略安全有影响的武器装备,对装备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核心产品,投入大、资源消耗多、需求有限,难以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的武器装备才列入许可范围,而其他项目将放开。
同时,总装备部正会同国防科工局制定武器装备非竞争性采购的负面清单制度,实行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使各类装备市场主体依法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除了有充分理由之外的,其他所有装备采购项目必须开展竞争性采购。装备武器系统只要竞争性的,均向民营企业开放。
军民融合迎发展黄金期
今年多项政策密集出台开启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黄金期”。
4月16日,工信部启动军民融合发展2015年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提出了12项重点任务,并明确“将在年内取得标志性、阶段性成果”。
其中,包括编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关于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联合审查;促进民用飞机、民用船船等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等。
专项行动还将解决军民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印发2015年度“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持续推进技术信息公开,帮助民企了解参与军工项目的政策和途径,简化“民参军”准入审查程序,搭建对接平台,使军民企业之间渠道更加畅通。
此外,《2015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4月10日发布,明确了今年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27项重点任务。除了修订出台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外,还包括修订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分类指导目录,拓宽社会投资领域,推动资本层面的“民参军”;研究制定国防科技工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鼓励国防科技知识产权向民用领域转让。
核电和卫星成为军民融合发展重点。该计划将研究提出推动核燃料循环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意见和思路,制定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启动卫星应用“十三五”规划编制,研究高分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
“民参军”将获新突破
随着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未来军民融合一揽子优惠政策的出台,国防科技建设和武器装备的军民融合将进入深入发展阶段,“民参军”有望取得取得全新突破。
军民融合领域专家指出,武器装备的生产许可目录减少的2/3部分,正是“民参军”的希望所在。
首先是“民参军”的范围会扩大、比例会大幅度增加。“民参军”的范围将由主要承担配套产品的科研生产任务,扩大到对武器装备影响不大的分系统配套产品,有实力的优势民企还可以在取得“四证”以后,参与主战装备的竞争,科研实力强的民企可以参与预研项目的竞争。
更重要的是,资本层面的“民参军”落地将推进军民融合的“资本融合”。随着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改革和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引入民企、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事业单位的重组改制,一些军工企事业单位将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一些优势民企的先进技术、顶尖产品将进入国防科技工业装备生产和武器维修领域。
综合多家券商观点,今年将开启“民参军”黄金十年,看好军民融合背景下民参军相关产业链。三条主线值得关注,包括北斗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比如海格通信、振芯科技、中海达和合众思壮;受益于低空空域开放的通航产业链上市公司,如海特高新、威海广泰、四川九洲等;受益于武器信息化建设浪潮的民营企业,未来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生产能力强、信誉良好的民口企业获得相关订单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如高德红外、华纺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