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洲境内与中国有关的经贸投资事件不少,一则是欧盟委员会日前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冷轧不锈钢板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一则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收购意大利轮胎生产企业倍耐力尘埃落定。
两件事情在同一时段出现,不免引发遐想:欧洲经济不振的背景下,贸易防御的姿态难以降低,但对注血式投资则持续欢迎,中国企业在对欧经济交往中须谨慎机警和果断跨步并重。
欧盟委员会日前宣布对进口自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冷轧不锈钢板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此举被视为中欧产业间正常贸易摩擦下的常规动作,但对我国业者将产生不小损失。
此次欧盟再挥“双反”制裁大棒其实并不意外。近年来,我国部分品种钢铁产品在欧盟市场比重不断攀升,直接引发了欧洲钢铁工业联合会向欧盟申请“双反”制裁。欧洲钢铁工业联合会2014年5月向欧盟委员会申诉中国大陆及台湾企业以不公平的低价出口冷轧不锈钢板,此后欧盟对中国大陆及台湾钢铁企业展开反倾销调查,并确定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从10.9%到25.2%不等。
欧洲钢铁工业联合会早在正式递交制裁申请之前,就已经公开指责中国钢铁业者享受政府变相补贴,低价倾销出口产品,影响欧洲市场和建筑安全。市场上也一度传出钢铁贸易摩擦进入“制裁司法程序”的风声。但中国业者当时缺乏足够的敏感,未及时作出回应或与对方业者积极沟通。
熟悉欧盟贸易法规的咨询机构经常提醒中国企业,欧盟的“双反”是可以预防的,即使遭受“双反”也可通过法律尽可能地保护自己。例如,通过行业协会参与或联合应对法律诉讼是高效解决的行为。但此次涉及案件的企业有4、5家,没有携手应诉,不仅数百万的应诉成本没有节省,应诉成功率也大大降低。熟悉欧盟贸易法规的业内人士透露,欧盟工业战略目标是把欧洲工业总值中自有产值比重大幅提升至20%,在这个背景下,预计工业品的贸易防御程度将持续处于高位。
反观在欧投资进展顺利的中国企业,通过注入资本,不仅受当地企业家和员工欢迎,合作拓展新市场的发展模式也深得欧洲业者欢心。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对外投资同比大幅增长了9.5倍,虽然投资数据波动较大,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入欧资金的上升势头。这与欧洲当地企业的需求密不可分,欧洲经济持续不振、内需乏力,企业主们不光是利润下降,还面临裁员、降薪等易引发社会问题的经营抉择。
以被中国企业收购的沃尔沃汽车为例,位于比利时的组装厂的工作人员对中国收购的态度十分积极。有工人说:“自从被收购后,我们迎来了新时代,员工精神面貌比经济危机时焕然一新。员工没有了裁员压力,有中国股东参与制定的发展战略将拓展海外市场,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欧洲业者的欢迎态度给中企投资欧洲带来战略机遇,中企可借鉴成功模式、结合专业机构指引,将产品服务创新升级的任务通过欧洲元素加速实现。(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