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安信证券保荐资质被停 荐而不保只为吸金?

2015年03月16日 06: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3月16日北京讯(记者 郭晓伟) 保荐制度给券商带来的除了巨额的保荐费和承销费外,还有对被保荐上市公司担保的责任,后者往往是藏在蜜糖背后的爆点。

  靠着保荐人的金字招牌,安信证券赚的盆满钵盈,并在去年底通过中纺投资的重组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而前不久,证监会以安信证券在为华锐风电保荐过程中“未勤勉尽责,持续督导制度未有效执行,提交的与保荐工作相关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等原因,暂停其保荐资质3个月。

  在其母公司中纺投资的公告中,中纺投资直言,“中纺投资坦承,此举将对安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及公司整体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比相对这些苍白的文字,直观的数字或许更有说服力。据证监会公布信息显示,目前以安信证券为保荐机构待审的IPO项目共有32家,总占比约为4%。

  “保荐人在帮助企业IPO过程中,不排除为了谋取高额服务费而造假。比如华锐风电这一单,安信证券就进账1.28亿。”一位行业人士这样分析安信证券缘何“事发”。

  同时,投资者对安信证券暂停保荐资质3个月的处理结果提出了看法。“应该重罚,建议证监会针对类似事件按照券商获益数倍重罚,避免只荐不保。”股民刘先生还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像之前具有被点名的券商,也都被罚款。

  中国经济网记者联系到中纺投资董秘办,对方未作出正面回应。

  华锐风电督导缺位的苦果

  3月6日,中纺投资公告披露,2015年3月5日,公司子公司安信证券收到证监会《关

  于对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暂停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措施的决定》,具体起止日期为2015年3月4日到2015年6月3日。

  理由是,证监会发现,安信证券在华锐风电上市后持续督导期间未勤勉尽责,持续督导制度未有效执行,提交的与保荐工作相关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

  其实,对于这个结果,市场并未觉得意外。华锐风电2011年上市后,股价破发、管理层频繁更迭、财务造假等问题频发,投资者对保荐人安信证券就多次提出质疑,并申请证监会做出处理。

  其中,上市公司华锐风电2011年年报利润造价一事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公开资料显示,华锐风电通过制作虚假吊装单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虚增当年利润2.78亿元,而彼时安信证券仍处于对华锐风电的持续督导期间。

  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持续督导的期间为证券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两个完整会计年度。因此,安信证券被罚。

  2013年3月7日,华锐风电公告,把这称之为“会计差错”。当年4月,北京证监局称,经查,该公司部分业务单据、相关数据、财务记录失实,导致2011年度利润虚增。当月12日,华锐风电在公告中对此事进行披露。

  几近两年后,证监会终于对华锐风电保荐人安信证券做出处罚。

  作为回应,中纺投资表示,会通过加强管理、风控能力以及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弥补。同时,中纺投资还表示,会对本次事项负责部门及人员进行问责,并进一步完善安信证券内部问责机制。

  “破发王”和高额保荐承销费

  “其实,华锐风电这件事只是安信证券在保荐行业的一个缩影。翻翻安信证券之前保荐过的上市公司业绩,很容易发现问题的答案。”一位要求匿名的券商从业人员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查询发现,2010至2012年期间,安信证券共保荐22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9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净利润或营业收入下降,破发率高达86.36%,其中9家在当年即出现净利润下滑。

  2012年,安信证券共保荐数目仅为4家,然而,无一例外, 4只新股2012年业绩均为负增长,其中宜安科技净利润降幅28.52%。安信证券保荐的22家上市公司市值缩水共计1128.52亿元,总缩水幅度达到48%。

  高破法律背后则是另外一组数据。2010至2012年期间安信证券保荐的22家上市公司,预计募资总额为163.28亿元,实际募资319.04亿元,共超募155.7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超募7.08亿元,平均超募95.42%。

  22家上市公司共为安信证券带来10.32亿元保荐费。2011年1月的超募王华锐风电,保荐费用就高达1.28亿元。

  另外,数据显示,其2010年全年承销费率仅为4.76%,而2011年的承销费率则涨至6.15%,同比上涨29.2%。

  由此可见,安信证券的保荐人角色为其带来的巨额利润;至于频频破发、荐而不保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投资者:岂能一停了之?

  其实,在2012年底暂停IPO之后,券商的相关业务也随之进入低潮期。但自去年IPO重新开闸后,排队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多如牛毛,具有保荐资质的券商再次变得十分抢手。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以安信证券为保荐机构待审的IPO项目共有32家,总占比约为4%。暂停保荐资质,意味着上述企业的IPO进程都要延迟,当然,安信证券的该项业务收入必然会受到影响。

  另外,受此事影响,安信证券在资本市场的信誉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是,对于处理结果,很多投资者和行业法律人士还有自己的看法。

  “安信证券的不负责,致使投资者损失几十亿,仅仅暂停其保荐资质,未免太过轻巧。”一位股民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以往对安信证券类似事件的结果中,也往往伴随着巨额的罚款。截至2013年年底,针对保荐人在IPO过程中出现的不尽责现象,证监会也多次做出处罚。据证监会网站的保荐监管信息统计,自2004年以来,证监会共对保荐机构和保代开出过56张罚单。

  众所周知,承销并保荐万福生科的平安证券,除了暂停3个月保荐资格外,被处罚款7665万元(投行业务收入的3倍),6名平安前员工被撤销从业资格。

  民生证券也因为山西天能科技保荐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被证监会没收该业务收入100万,处以200万罚款,且对相关人员给予警告。

  一位投资维权律师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对于这类事情,证监会应该再次加大整顿力度。比如说,一旦发现保荐人存在上述问题,就应该直接没收该业务收入;另外,再开出数倍于项目收入的发单,这样就没有券商敢再去冒险。”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