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代表建言广东民营经济:加强区域协调 创新迫在眉睫

2015年03月14日 22: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4日讯 今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河源市政协副主席、广东三友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国权,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工商联主席、广东进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坤洪,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羽威农业集团董事长戴振秋、全国人大代表、乳源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红伟做客中国经济网两会特别节目《中经两会之夜:新常态下的广东民营经济》,共同探讨了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特点及不足和改进措施等相关问题。>>> 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人大代表张国权、赖坤洪、戴振秋、张红伟做客《中经两会之夜:新常态下的广东民营经济》 /裴小阁摄

  张国权表示,经过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敢想敢干,广东民营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广东民营企业喜欢单打独斗,忽视企业文化等等,新时期新常态下,就面临各方面的问题。张国权表示,广东民营经济发展不均衡,发展差距过大。

  据了解,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四个市,民营经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相比而言,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现状。在这方面,代表们也建议应尽快出台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强区域协调,促进民营经济均衡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不过,赖坤洪代表指出,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仍然是民营经济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赖坤洪还表示,跟长三角、黄三角比起来,广东的民营企业传统产业比较多,高科技产业相对缺乏,在创新驱动这方面存在不足。

  戴振秋代表也指出,广东民营企业创新已是迫在眉睫。他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一直处于一个领先的排头兵位置,别人把你好的经验好的东西学习走之后,进行再创新再开发, 不创新可能就会被淘汰。

  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从个体经济发展起来的小型企业,人才、技术、设备等都不如国有和外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注意以资本为纽带,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之路,摒弃“盲目从众”、“小而全”的经营模式,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有机结合、专业分工协作。张红伟表示,必须对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民营企业“抱团取暖”。(中国经济网记者根据文字实录整理)

  

  手机查看请扫描二维码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