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千元珍珠项链竟变塑料?!

2015年03月09日 09:16    来源: 国际珠宝网    

  羊年春节期间,广州市民王阿姨去福建旅游,回来时给全家人展现了自己的旅游战略品:10串颗粒直径超过了5毫米的珍珠项链,说某旅游区商家“血本甩卖”淡水珍珠,每串价格只有60元(如图所示)。王阿姨的儿子当时就感觉不对劲,因为这些珍珠放到太阳底下没有看到明显的“珠晕”,而且摩擦后没有珍珠粉。

  之后,其儿子将项链拿到了广地珠宝鉴定中心去鉴别,才证实确实是造假品:成本不到2元钱,石子镀塑料的产物。

  广东金银首饰鉴别中心与广地珠宝鉴定中心均表示,珍珠造假案例数量较多,近两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呈现增长的态势。

  与钻石、翡翠相比,珍珠在珠宝世界的地位偏低,类同于水晶、琥珀,属于中低档次的珠宝。越是高档的珠宝才越会吸引造假者的目光,为什么廉价的珍珠也能如此受人“待见”呢?

  小编市场调研后发现,在珠宝市场持续遇冷的两年时间里,珍珠价格却逆势上涨,高档品涨价幅度高达40%,导致部分不法商家愿意铤而走险,造假方法层出不穷。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珍珠不变色的“寿命”最多只有10年,珍珠首饰并不适宜长期收藏,盲目追捧高价产品也非理性。

  市场:三年涨两成价格分化

  中高档珍珠价格上涨,在广州的零售与批发市场,已是共同的事实,与玉石、奇石市场整体价格下行的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编春节期间走访了广州珠江新城到环市路一线的高档商场,发现不仅是一线国际品牌的珍珠价格卖价高达数万元,就连国产品牌销售的淡水珍珠,价格也稳中有升。珍珠粒直径超过了7毫米的项链,目前的价格高达7000~12000元,而在2013年初,类似价格均在6000元之下。

  环市东友谊商店的五楼,盛世福缘的蔡之然经理说:“珍珠涨价并非暴涨,而是循序渐进走高,3年里累计走高了大约20%。并非所有珍珠都涨价,而是走两极分化道路。高档品价格上涨了约30%~40%,中档品涨价在10%~20%,低档品没涨价,反而跌价。”

  据他与其他业内人士透露,珍珠市场并没多少炒作资金,价格所以逆势上涨,主要是因为天然珍珠饲养业遭遇“瓶颈”,高档品产出量降低;而且,从2013年开始,国际时尚领域又刮起了“复古风”,珍珠得到了部分富裕阶层的追捧。

  而在广州康王路一线,珍珠批发档口中,中高档珍珠业务的“占比”较5年之前大有减少,其价格确实呈现持续走高的态势;与之对比鲜明,低档珍珠被甩卖的现象屡见不鲜。

  挑选:淡水珍珠10年不变色

  那么,目前是否是逢低买入珍珠的时机?市场人士的共同意见是,消费者可为之,收藏者却不必盲目。

  番禺珠宝设计家协会的洪汉峰会长认为,珍珠属于有机珠宝,碳酸钙是主要成分,容易受酸碱环境的影响,贮藏年限有限,海水珍珠的保质期一般只有3~8年,淡水珍珠也只有5~10年,之后就会变色,不建议长期收藏。消费者可根据实际需求购买,不必过于追求原料的价值,而应将注意力放到款式与“性价比”方面。

  小编调查了解到,虽然不同业内人士评判珍珠价值的标准有所不同,但“珠圆玉润”,都是首要因素。越是浑圆、匀称的珍珠越值钱,身份最高的是精圆珠,从其任何角度丈量直径,其区别都应在0、1毫米以下。

  珠宝收藏爱好者、广东华友拍卖行的林朝晖补充认为:珍珠的体积是决定其价格的核心因素;以大者为佳。俗话说“七分珠子八分宝”,如果珍珠直径能达到6~7毫米,就是上等产品,而如果珍珠直径超过了8毫米,则属于珍品了。最后,珍珠的光泽度也是鉴别珍珠价值的重要因素。光泽度越高越好,白炽灯底下,“珠晕”(珍珠周围的一圈光晕)越明显的越是珍品。

  珍珠“猫腻”常见三招:

  1、低级造假:石子镀塑料,冒充淡水珍珠。

  类似造假现象虽在2012年后有所减少,但依然在旅游区司空见惯。上文提及的王阿姨的遭遇正是典型代表。除了用石子、橡胶、树脂做核之外,类似珍珠项链还常常用荧光粉镀膜,增加“项链”的真实性,令游客防不胜防。网销产品中,也经常出现类似假货。

  鉴别:真珍珠都有珍珠粉,两颗珠子相互摩擦,都能擦出粉末状物质;而塑料镀膜产品却无此特点。并非珍珠越沉,就越是真货。

  2、中档货“猫腻”:“人造核”镀珍珠粉。

  小编采访部分室内高档商场时得知,很多时尚饰品品牌销售的珍珠项链并非天然产品,而是“人造核”镀珍珠粉造的合成产品,润泽饱满、颜色自然,与天然珍珠的外形无异。

  类似单串项链的价格为2500~6000元,远远高于广州荔湾广场销售的淡水天然珍珠的价格,很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这也是天然珍珠。有信誉的饰品商家会据实相告,但部分商家会避而不谈事实。

  鉴别:类似合成品的内核并非珍珠,弹性较差;建议以“弹跳法”鉴别。将珍珠置放于书桌之上0、5米,令其自然落下,如果弹起的高度达到0、4米以上,基本可断定为天然珍珠。

  3、高档货“货不对板”:“大溪地”噱头,成就品牌暴利。

  小编春节期间采访的珠宝市场,发现:尽管节前珠宝市场萧条,国际品牌的海水珍珠价格并没有下降。其中,某日本品牌的珍珠项链价格多在15万~25万元/条,可以媲美1~2克拉的钻戒,完全成为了高档珠宝,号称其所有产品均来自于“大溪地”。但小编辗转找到了珠三角的一家珍珠加工企业,也是该品牌的加工商之一,其负责人透露,该日本品牌的珍珠多数都是来自台湾海峡的本地“土产”海水珍珠,甚至还有部分是“淡水”养殖产品。而类似“土产”产品在荔湾广场中的售价不超过5000元,卖到25万元,纯粹是借着“噱头”卖50倍高价。

  鉴别:“大溪地”出身根本无法验证,国家珍珠标准上也无对此详尽定义;而且,海水珍珠的寿命并不长,最多8年就会变色,不建议消费者盲目追捧品牌高档产品。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