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芝商所即将上线一公斤黄金期货满足亚洲需求

2015年01月22日 08:03    来源: 期货日报    

  芝商所近日宣布,旗下纽约商业交易所(COMEX))将挂牌上市可于香港保管库实物交割的一公斤黄金期货合约,此新产品预计于1月26日正式交易,可通过CME Globex电子平台、场内公开喊价以及CME ClearPort进行交易,并在芝商所进行清算。

  在一公斤黄金期货推出之前,芝商所目前的黄金系列产品已经包括100盎司黄金期货合约(GC)、50盎司COMEX的mini黄金期货合约(QO)和10盎司E-micro黄金期货合约(MGC)。

  芝商所一公斤黄金期货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与芝商所现有的100盎司黄金期货合约极为相似,全球投资者都可以参与;合约以美元计价和交易,为交易资金流动性提供了良好保障;合约的实物交割并非是在美国,而是在位于香港的芝商所批准的金库完成;从交割等级来看,交割标准较芝商所之前的100盎司黄金期货有所提高,要求满足99.99的公斤金条,这充分适应了香港黄金市场的实际需求;合约规模是亚洲普遍通行的公制单位,一公斤(约32.15盎司)的合约规模可谓大小适中;参与交易该新合约的客户在交易COMEX其他基准产品和CME产品合约组合时,可进行“保证金冲销”。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芝商所一公斤黄金期货并不仅是简单的合约规格改变,而是芝商所现有黄金期货合约的有益补充,为香港实物黄金市场及区域黄金价格的风险提供精准管理工具。

  亚洲黄金消费占全球总量63% 

  近年来,全球黄金消费从西方转向东方成为一种趋势,亚洲已在全球黄金生产和消费领域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亚洲消费的黄金珠宝、金条和金币占据全球消费总量的63%。其中,中国和印度的黄金消费量就占50%。然而,虽然亚洲是全球最大的珠宝、金条和金币等贵金属现货消费地区,但贵金属的定价仍然受到欧美市场的影响。目前亚洲现货黄金交易主要参考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的内盘定价,但是在几次操纵市场的丑闻被曝光后,伦敦“定盘价”这个运作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内盘定价机制受到市场参与者的质疑,其亚洲黄金价格的基准地位也逐渐动摇。亚洲市场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黄金定价体系。

  目前,亚洲主要经济体都竞相推出新的黄金交易品种,对黄金定价权的争夺可谓是如火如荼。去年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了国际板iAu99.5、iAu99.99、iAu100g三个黄金现货品种。新加坡交易所也在去年9月上市了可在新加坡实物交割的25公斤实物黄金合约。迪拜黄金及商品交易所也在去年11月启动首个现货黄金交易合约。迪拜虽然既非黄金消费地也非生产地,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实物交割中心,目前全球40%的实物黄金交易是在迪拜进行的。

  1月26日正式开始交易 

  香港作为区域最大的黄金交易中心,其市场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一直苦于没有本地的黄金定价机制。此次芝商所推出一公斤黄金期货合约,将弥补这种空白。可以说,芝商所一公斤黄金期货合约是针对亚洲尤其是香港地区投资者的需求而量身定做的。可以预见,芝商所一公斤黄金期货合约推出后,将有效反映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黄金市场报价,降低本地区黄金交割升水。它将为香港市场提供快速、高效的定价工具,为当地的实物黄金市场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同时也将成为机构客户和中小投资者手中很好的投资工具。

  合约规格

  


(责任编辑: 蔡情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