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深圳考察时表示,沪港通后应该有深港通。有了高层的表态,相信深港通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像沪港通那样开闸试水。相对于沪港通,深港通虽然姗姗来迟,但实际上其意义并不亚于沪港通。至少,其为A股与港股的互联互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沪港通开闸试点是内地与香港市场发展的需要与必然。对A股市场而言,由于诞生的时间不长,在制度建设、市场监管、严惩违规行为以及投资者保护等多方面都存在着缺陷,香港市场作为一个成熟市场,在这些方面有许多值得内地学习与借鉴之处。而沪港通的试点,其意义显然不仅仅在于能够为A股带来一定数量的增量资金,而从长远来看,则在于两个市场的“融合”。
客观上,沪港通的开闸试点,成为目前正如火如荼的牛市“导火索”之一。在去年11月17日还未正式开通之前,善于“讲故事”的市场就为投资者画了一个大“饼”。有业内人士就鼓吹称,沪港通将为A股带来超过万亿的资金。然而实际上,截至今年1月6日收盘,沪股通3000亿元的额度只用去了832亿元,离万亿的规模还相差甚远。但因为有了沪港通,其时处于低迷行情的投资者对股市充满了期待,场外资金的跑步进场,造就了一轮未可预知的牛市行情。而且,此轮行情的后续发展同样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因为有了沪港通,境内投资者对于港股市场的认识无疑更进了一步。如港股市场“仙股”遍地,不像A股低价垃圾股充满“活力”;再如港股市场虽然处罚严厉,投资者保护做得比内地到位,但投资港股同样充满风险,像T+0回转交易与没有涨跌幅限制等,在让投资者能够获得暴利的同时,也能在一个交易日内让你亏得一塌糊涂。另外,港股再融资门槛比A股低,而且大股东玩法多,香港市场亦是充满了“地雷”。比如其合股+供股多如牛毛(供股是一种再融资行为),像中国农产品曾于2003年10月、2010年9月及2011年6月先后三次进行股份10合1,2011年在合股后又来了个1供30。如果投资者在2003年10月前持股4万股又没有参与供股的话,那么现在的持股数仅剩余1股,香港市场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而且,香港市场的私有化多,在私有化的背后,投资者的损失往往“被注定”。尽管如此,沪港股的试点仍然值得肯定,沪港通不仅成为A股走出去的另一座“桥梁”,更会促进A股走向成熟,这是其隐含着的另一层意义。
与上海相比,深圳因为与香港临近更具有区位上的优势。深港通的开通,不仅仅只是为香港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标的,以及为深市引入更多资金这么简单。目前沪港通试点期间总额度不过5500亿元,标的股票方面内地投资者可投资266只港股,香港投资者可投资沪市股票500余只,今后随着沪港通的发展,额度放开,沪港两市更多股票成为标的股票将是可期的,这有利于最终逐步实现沪市与港股的互联互通。毫无疑问,深港通试点结束后将上演同样的故事。如果深市与香港市场也实现了互联互通,则意味着境内市场与香港市场的慢慢“融合”,这也将使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的全面互通得以实现。如此,将真正开启A股市场的“走出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