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互联网的江湖从来都不平静,哪怕是节假日期间,也硝烟弥漫。2015年元旦期间,在线旅游搜索平台去哪儿和艺龙之间的一场官司引发公众关注。去哪儿网因为和艺龙的合同纠纷,被后者告上法庭。一审判决下来,去哪儿被判向艺龙支付5200万元,艺龙则向去哪儿赔偿812万元。
从数字来看,这场官司似乎“胜负分明”。去哪儿赔得多,理应是输家,但去哪儿昨晚却发布公告称,自己也是赢家。为什么?原来,去哪儿认为,这5200万的赔偿不会对去哪儿网造成任何财务损失:因为该款项名义上是给艺龙的,但实质上是要打在艺龙设立在去哪儿网的广告账户里;而去哪儿网的账户,则必须按照该公司规则进行广告消费,不能提现。去哪儿网没有任何现金支出,反而获得了艺龙800多万的现金。
对于去哪儿这番解释,艺龙公司今天向天下公司回应称,不能理解去哪儿“胜诉”一说,未来会要求去哪儿继续履行双方剩下的两年合同;而去哪儿方面则表示,自己会上诉。
据媒体报道,艺龙和去哪儿之间的恩怨情仇,要追溯到2013年。当时艺龙和去哪儿之间还是“好朋友”,双方决定在酒店业务上联手对抗携程。艺龙方面提出的合作方案是,去哪儿帮助艺龙销售酒店,每季度要达到的业绩为45万间夜;如果达不到,去哪儿网将会按照每间夜27元的标准补贴给艺龙;艺龙则需要向去哪儿网支付广告费用和佣金。
在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信海光看来,双方关系发生裂痕的原因,在于整个在线旅游行业格局发生了变化。传统OTA艺龙的地位日渐衰弱,去哪儿网发现艺龙的库存在自己的平台上并不好销售,又发生了国际酒店纠纷,去哪儿网提出终止合同。
信海光:(去哪儿网和艺龙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跟整个OTA的发展态势有关系。去哪儿业务可能发展比较快,而且之后可能自己做酒店直销,也做一些战略上的调整,艺龙那边可能它的业务发展没有跟上当时的预期,所以他们之间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易观智库OTA行业分析师朱正煜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去哪儿“爽约”艺龙的原因。他认为,从2014年开始,去哪儿转型的意愿十分强烈,它不光要做搜索比价的第一平台,而且自己也要做OTA第一,而酒店业务恰好又能极大的增加现金收入。于是,跟别人做,不如自己做,去哪儿选择了单干,并于2014年年底超越了艺龙。
朱正煜:因为直销酒店获取的佣金,这个佣金的收入比他原来业务模式的收入要高。如果他能把直销酒店做起来的话,其实就相当于在收入方面会有比较明显的增长,截至2014年年底,去哪儿在酒店这一块的市场份额超已经过了艺龙。
去哪儿与艺龙之间的这场“说不清、理还乱”的官司,似乎是整个2014年OTA市场的一个缩影。在这一年里,“价格战”、“并购战”此起彼伏,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巨头们之间正从业务差异化阶段迈入业务交叉时代:比如说,同程杀入途牛的优势业务出境游;携程今年发力开放平台,打入了去哪儿“地盘儿”;去哪儿同样涉足酒店直销,与携程同台竞技。
易观智库OTA行业分析师朱正煜认为,现在OTA市场经过了一年来的洗礼之后,格局已经比较清楚。从市场份额角度来说,携程和去哪儿占据第一梯队,艺龙、同程、途牛排在第二梯队;从收入情况来看,携程排名第一;去哪儿、艺龙、同程等排在第二。这个格局在朱正煜看来,叫做“两极多强”。前面的两大巨头,位置相对稳固,未来要想发生重大变化,就需要笼络到同程、途牛这些中间力量,他们是X因素。
朱正煜:特别2007年之前,是艺龙和携程“两强争霸”。现在是两级多强,这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途牛和同程两家,或者以他们为代表的,比如驴妈妈,专门做了度假旅游这一块的OTA, 他们成长的非常快,我觉得以后存在颠覆现有格局的力量,专门做度假旅游这一块的,他们(途牛和同程网)以后的成长速度会比较快。
对于OTA们来说,互相之间血拼的代价,就是大面积亏损。无论是去哪儿,还是艺龙、途牛,甚至是携程,去年第三季度已经开始预报亏损。
亏损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用业内人士的话说,OTA领域的“补贴大战”比“滴滴、快的”之间来得更为惨烈,“一元门票”、“酒店红包”等各种形式,早已不新鲜;另一方面,各大巨头得到风投的输血之后,都在可劲儿的扩大业务版图,人员成本递增明显。比如说,产品开发方面,携程仅三季度支出的同比上升83%,去哪儿同比上升153.1%,途牛同比上升198.0%;市场营销费用方面,携程、去哪儿、途牛第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69%、189.6%和206.1%。这两项支出的增速几乎全部超过这三家公司营收的增速。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信海光认为,按照现有的格局,2015年,这几大OTA还会继续烧钱,而且会烧得更厉害。
信海光:像去哪儿这些后起之秀,挑战之下,整个行业的利润是收窄的,未来这一块儿可能为了要到一些份额,他们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业内人士认为,按照电商曾经的发展路径,明年在线旅游行业可能还会继续出现几轮融资。而从这家公司的后备资本来看,携程资金暂时充足。去哪儿则表示,去年年初,去哪儿与百度达成3年期的3亿美元循环授信协议,但至今还未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