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何巧女:一个生态企业家的七个呼吁

2014年11月25日 20: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5日讯 今日,2014年生态金融讨论会揭幕式暨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北京东方园林公司董事长、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何巧女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她表示,资金来源成为目前制约水治理、土壤修复的一大瓶颈。她指出,针对生态产业建设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要多利用金融杠杆的资源配置作用,充分调动市场能力,汇聚社会力量,因此生态金融业大有可为。 点击进入专题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巧女致辞(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尊敬的克勒总统、尊敬的陈校长、尊敬的潘行长、尊敬的马丁·李斯先生、各位嘉宾:

  大家晚上好!

  谢谢伊校长的介绍!刚才克勒总统、陈雨露校长、潘行长及马丁·李斯先生都做了很好的演讲,我也深受感动。的确,我们当前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作为一家生态企业的负责人,我每天的心情也是沉甸甸的。所以,今年6月,我们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向中国人民大学进行捐赠,希望能够设立一家专门的生态金融研究智库项目,继续探讨“如何发挥金融杠杆手段推进生态治理”的政策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是金融学科最好的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目前中国最著名的新型智库,对决策层、国内舆论、国际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力,相信一会揭牌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一定能为改善政策、提升生态治理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上,说到治理污染,我们不应该失去信心。我们东方园林在做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的治理项目,尤其是在河湖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领域,东方园林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公司。我们有一个技术平台,整合了国内国际这方面最顶尖的技术。所以,我自己特别有信心,我们现有的生态技术,不管污染多么严重,都是可以治理好的。但目前最难的是资金来源。据专家的初步估算,中国的河湖水污染综合治理需要10万亿,土壤污染治理也需要10万亿以上,两者相加需要20万亿人民币。但是,地方政府显然拿不出这么多钱出来。由于中国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受限,土地财政收缩。所以,资金来源成为目前制约水治理和土壤修复的一大瓶颈。应该说,从顶层设计上去解决生态资金的来源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换句话说,如果生态金融不发展起来,“我们向污染宣战”就会变成一句空话,美丽中国也会沦为泡影。

  我自己有这么些呼吁:

  一、呼吁政府考虑开征生态资源税或者从财政收入的增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建设;二、呼吁成立国家生态银行、国家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推出生态建设债券;三、呼吁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设立生态专项贷款;四、呼吁落实生态项目PPP模式的框架体系;五、呼吁推出生态资源交易所;六、呼吁积极发展互联网生态金融事业;七、呼吁成立以民营企业为主要股东的全牌照生态金融公司,因为这一代成功的企业家都是有家国情怀的,相信大家都会积极参与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来。

  东方园林作为生态治理领域的先行者,做生态金融创新的试验田,无论哪项金融创新,不论大小,我们都愿积极参与,成为生态金融创新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个企业家,今天的会议给了我莫大的鼓舞,金融学者、环境学者、政府和企业四剑合壁,利用金融这根杠杆,完全可以撬动地球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雾霾的肆虐已经让民众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重大困扰,拯救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愿意去参与的事情,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在盼望的。我们身边有很多朋友,因为环境恶化而移居海外。我经常说,十年后一定要让他们回来,因为碧水蓝天那个时候会回到中国!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