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打响了快递“黑马”奔腾的发令枪,转运传送带开始满负荷运转,“快递哥”也马不停蹄奔波于大街小巷。10多天过去,“双十一”订单终于基本送达完毕。截至21日零时,超过94%的快件已顺利投到用户手中。
国家邮政局表示,总体上看,“双十一”期间邮政运行平稳有序,未发生大批量邮件、快件积压、延误情况。自本周起,快件收派服务将基本恢复正常。
改观:应用大数据、行业信息共享、推广电子面单
一年又一年,快递企业的应考姿态在变。正如中通快递常务副总裁赖建法所言,最近3年,随着公司实力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双十一”已经成为快递公司一种常态化工作。其实,为应战今年的“双十一”,各家快递公司都已早早地招兵买马、完善设施、扩充运能。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今年以来,企业布设乡镇网点近5万个,扩招从业人员20万人,增加快递专用货机线路40余条、合作航线200多条,开行高铁班列3对6列,新采购及租赁车辆1.4万台,航空腹舱及公路、铁路运能新增超过10万吨,改扩建转运中心100余处,增加作业场地185万平方米,运营设备更新换代率达35%,信息系统升级扩容至最大峰值需求。
包裹的及时发运,还得益于大数据的应用和行业信息共享。早在“双十一”之前,菜鸟网络就结合天猫和淘宝的买家购物车、收藏夹以及商家备货等数据做出综合预测,再根据快递公司共享的数据,帮助商家和物流公司做发货量和运能准备。
由国家邮政局建设的邮政业信息监控中心,掌握了全国十几家主要快递企业的动态数据,并与电商系统实现了信息实时互联。“双十一”期间,通过加强数据采集、监测预警和沟通协调,及时向企业和社会通报主要线路的流量流向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爆仓”。
信息化的电子面单替代传统面单,也使商家的发货效率更高。“三只松鼠”天猫旗舰店技术负责人赵灵智告诉记者,“双十一”当天产生的130多万包裹,若按传统面单使用效率,至少需要七八天才能发出去,而今年使用电子面单,只花了5天时间。统计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10%的包裹使用的是电子面单。
不足:难以验视、暴力分拣等情况仍存在
“业务量一高,很难做到收寄验视。”一位企业负责人坦言,虽说《快递服务》标准要求每一单快件都要打开查看,但实际工作中不太可能实现,“顶多就是要求加盟点和快递员对不在常规地点发货的‘生客’多加留心。”
“双十一”当晚,记者在一家快递企业的上海转运中心内,发现一些工人在分拣环节仍存在随意乱扔包裹的行为。“平时可能还‘温柔’些、注意下,可‘双十一’还那么干,根本来不及啊!”一名工人颇为无奈地说。
此外,“双十一”期间,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仍暴露出投递压力较大的问题,绝大部分区域网络基础建设还比较薄弱,进出比严重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