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夏天开始,原油价格狂泻30%至4年来最低点,截至北京时间19日晚,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再次跌破75美元,较前日继续下跌。
有分析称,油价大跌正是美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合谋的结果,为的是打击对手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国。而实际情况也许是另一种情形,从一些基本经济因素和国际关系分析,此次油价暴跌更多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
产能大幅增长,需求明显减弱,使得原油从原先的供给短缺逐步转为供给过剩。11月13日美国能源部门出具的当周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的最高水平:每日900万桶。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美国石油产量的攀升和新型能源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页岩层中抽出了成百上千万吨的油气,几条关键输油管更新升级,重新安排了从美国中部平原向墨西哥湾的石油输送。美国已经终结了从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进口原油的时代。
而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并未减产,利比亚石油产量的恢复加剧了供过于求,虽然伊拉克局势依旧动荡,但该国的石油出口已经创下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最高纪录。
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的需求变化影响着全球石油需求及价格走势。我国4月份当月进口原油2788万吨,随后开始减少,6月和7月降到2400万吨以下,7月还同比下降8.98%。近年国际原油新增需求主要来自中国,因此,中国经济的放缓对市场有一定影响。
当WTI油价在9月初有效跌破上升趋势线后,7个交易日油价就下跌了4.68%,对此,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相继发布报告,下调全球石油增长预期。油价再受打击跌至两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研究和咨询报告也普遍认为,中国制造业增速减缓,欧元区制造业创13个月新低,原油需求放缓是油价下跌的推手。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警告称,目前全球复苏形势不稳,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以及美国将要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也就是说,原油需求增量将放缓,目前油价下跌是市场正常运行结果,具有合理性,无须大惊小怪。
俄罗斯媒体猜测,美国与沙特联手打响石油价格战争,目标是向俄罗斯和伊朗施压。然而,沙特石油部长11月13日表示,油价走低是供需问题,是“纯粹的商业行为”,近期的下跌既不是沙特用来令俄罗斯破产的计划,也不是打败美国页岩产业的阴谋。从美国的角度看,也很难解释美国如何轻易操纵国际市场油价。美国也许可以和欧佩克的成员国协商提高石油产量,但欧佩克生产的石油仅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在心理预期方面,油价持续走低,实际上是说明市场不看好经济增长,而面对目前还未从经济衰退中缓过来的欧洲,油价持续走低是个坏消息。欧洲经济衰退对美国来讲并非利好,如果美国以操纵油价为武器,应当试图用此维持人们对欧洲经济复苏的信心才对。
油价持续下跌,对于是否有“阴谋论”的影子存在,可以见仁见智地去考虑。而从基本面的角度讲,买方需求不足,卖方竞争加剧,原油市场供给趋于过剩才是原油价格疲软的根本原因,而且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因此,短期内,油价可能会继续保持下跌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