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发债融资80亿美元 IPO难解阿里巴巴资金饥渴?

2014年11月21日 07:1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侯云龙

  刚刚IPO的阿里巴巴日前宣布,计划在海外发行高级无抵押债券,最多融资80亿美元。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各界热议:阿里通过IPO融资250亿美元后,立刻展开新的融资计划,这是否意味着目前的阿里仍有着极高的资金需求,即便是美国市场上最大规模的IPO都无法满足其资金饥渴?

  从账面来看,阿里并不缺钱。根据阿里最新公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9月30日,阿里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投资总额约为人民币1099亿元,同时拥有110亿美元的授信额度。可以说,从现有可支配的资金数额上来看,阿里的资金状况可以称得上是“弹药充足”,似乎并没有立刻进行再融资的需求。

  对此,阿里的解释是,本次债券发行所得的资金主要用于部分或全额偿还现有的海外银团贷款。有投行人士则向《经济参考报》表示,阿里此番发债的主要目的更多是为了锁定低成本融资,以改善公司财务结构。“按照目前资本市场的低利率状况,和自身持续优异的财务表现,选择此时进行发债融资,会有效降低阿里的总体财务成本,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该人士进一步解释。

  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6月阿里在海外完成一笔80亿美元的银团贷款。据悉,共有23家银行参与了此次融资。《华尔街日报》称,该融资分为三部分,分别为一笔25亿美元的三年期贷款、一笔15亿美元的三年期循环信贷,和一笔40亿美元的五年期贷款。

  另有财务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表示,尽管通过IPO阿里获得了高额融资,但并不代表阿里的财务状况就是高枕无忧的。阿里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债务总额为638.93亿元,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阿里仍需要进一步平衡其债务状况,这样才能将高额的IPO融资更多地用于业务拓展中。

  市场人士则预计,由于阿里良好的财务状况,其发债融资的成本将远低于银团贷款,以发债融资所得偿还银团贷款,将有效降低公司财务成本,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平衡其本身的财务结构。事实上,由于目前资本市场的低利率,众多公司均纷纷通过发债的方式,试图优化其财务状况。例如,在阿里此次宣布发债前,腾讯和百度就分别进行了数十亿美元级别的债券融资,而目前尚未上市的小米科技,也正在寻求一笔30亿美元的债券融资。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尽管资金上没有问题,但此次发债融资却透露出,阿里正在积极为未来的业务拓展积极备战。“如果算上此次发债,阿里未来可以动用的资金会超过300亿美元之巨,但和阿里的远大抱负相比,这些钱并不一定都用。”上述投行人士认为,阿里此次发债不只是单纯地优化财务结构,更是为未来的业务拓展做准备。

  事实上,在上市后阿里已经明确表示IPO募资未来会用于国际化和物流等业务。阿里CEO马云就表示,阿里目前面临三座大山,分别是国际化、云计算和物流;同时马云还强调这三项业务对阿里而言,未来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业内人士指出,阿里在上述领域的投入均在加速,加上娱乐等其他潜在进入领域,阿里从去年下半年至今,累计投资已经超过500亿元。以此趋势,阿里未来在上述领域的资金投入将会加速。

  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阿里下一步将会投入巨资用于国际化和物流建设。今年“双11”期间,共有超过200个国家的用户参与其中,为此阿里已经在美国、欧洲等地围绕电商、支付等核心业务展开了收购和投资。如果阿里希望未来其国际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相应的收购和投资应该会继续保持较高甚至持续增长的态势。

  而在物流方面,由阿里牵头的菜鸟网络,其一期投资就计划为1000亿元。业内认为要达到阿里预期中的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用户网购下单后24小时送达,还需进行大量的后续建设,其投入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对阿里而言,菜鸟网络是其赢得“物流竞争”胜利关键,这不但能够进一步压制对手,还将帮助阿里巩固电子商务产业链的主导权,强大的物流系统除了能支撑阿里电商业务,聚集商户资源,完善电商生态系统,还将有助于电商开展大数据、小额信贷等新型业务。

  事实上,此次“双11”阿里的菜鸟网络已经开始发挥功效。阿里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晚12点,“双11”当天产生的2.78亿元物流订单中已有2.6亿元已发货,快递公司已揽收的有2.31亿元,已被消费者签收的有1.3亿元,签收数接近总体订单量的一半,不管是发货率、揽收率还是签收率均高于去年水平。

  有华尔街分析师认为,阿里电商业务未来的增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用户未来的参与情况,影响这些用户使用阿里电商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物流,如果这些用户可以通过有效的物流渠道,在短时间内收到购买的物品,将会频繁使用阿里的电商服务,其业务增量仍将有巨大的空间。而要想达到用户满意的物流水平,阿里需要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多。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锁定低融资成本 阿里拟发债80亿美元      2014年11月17日
  • · 地方自主发债仍需严控风险      2014年10月28日
  • · 叶檀:房企发债跟房价上涨无关      2014年09月17日
  • · 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扩至六省市      2014年08月1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