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A股市场运行逻辑不变 私募或发沪港通策略产品

2014年11月17日 08:28    来源: 中国基金报    

  今天,酝酿大半年之久的沪港通正式通车,A股市场迈出对外开放重大步伐。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的多位私募人士表示,A股市场上,沪港通对股票的影响已有明显体现,但对两地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理念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有私募人士表示,会发行沪港通主题策略的相关产品,但通过港股通渠道投资港股并非其首选。

  A股市场运行逻辑不变

  上证指数上周冲上2500点,这也是其时隔3年再度站上2500点。同创伟业二级市场投资经理付羽表示,近期蓝筹股大涨,是沪港通等多种因素叠加的效果,不过,沪港通对市场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事实上,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的多位私募人士均表示,沪港通短期会对A股有冲击性的影响,但并不改变A股市场自身的运行逻辑,长期则将改变A股市场的开放程度、投资者结构和投资理念等。

  深圳龙腾资产董事长吴险峰表示,过去A股市场上出现的蓝筹股估值非常低的情况未来会发生改变,海外投资者更关注分红、股息率等方面,A股低估值蓝筹股正契合其投资偏好。

  深圳翼虎投资总经理余定恒表示,沪港通是A股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大的制度安排,意味着全球机构投资者开始对A股市场的重新关注和配置,海外投资机构进来,A股市场结构会逐渐发生变化。

  上海鼎锋资产董事长兼投资总监张高表示,沪港通会带来增量资金,在开通初期,资金会持续净流入A股市场,海外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A股市场则以散户为主,因此长期而言,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和投资理念会逐渐发生变化。

  是否利空创业板存在分歧

  在余定恒看来,沪港通对A股市场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未来A股市场的风格将由中小市值向大盘蓝筹切换、成长股向价值股切换、高估值向低估值切换,A股市场独有的中华瑰宝类公司会受到关注。

  张高表示,海外机构喜欢买有长期价值的公司或行业,或者是被低估的板块,比如水电、品牌消费品、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券商等行业,因为水电类资产非常稀缺,而品牌消费品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会得到海外资金持续关注,整个蓝筹股的底部将因此被逐步抬高。

  而对于沪港通是否利空创业板,私募有所分歧。北京和聚投资总经理李泽刚直言,对创业板是利空。不过,张高表示,不会出现大盘股涨小盘股就要跌的情况,未来中小市值股票也会更活跃。

  广东泽泉投资公司投资总监辛宇则表示,创业板本身有调整的要求,短期这个板块风险比较大,未来也会有所分化。

  而对于港股市场,张高认为,鼎锋资产会更多关注中小型公司。吴险峰也表示,港股中有成长性的小市值公司会越来越多受内地投资者和券商的关注,有利于估值的提升。余定恒也表示,看好港股中的中小市值龙头股。

  港股通并非投资港股首选

  本报记者采访发现,多数私募并没有计划发行借道港股通渠道投资港股的产品,但是有私募计划发行沪港通策略的私募产品。

  在余定恒看来,港股通并不是投资港股的首选,因为港股通的标的只有200多家公司,而一些有价值的中小市值龙头股并不在港股通范围内。

  不过,上海鼎锋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李霖君表示,早在几个月前,就发行了专注AH股套利的私募产品,未来还会发行几个沪港通策略的产品,目前正在计划募集中。

  李霖君表示,香港和内地的投资者偏好不同,国外特别喜欢现金流很好的企业,国内更多偏好于收益型、增长型的投资,可以利用这种不同,制定特定策略进行投资。

  格上理财研究部总监景卉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只投A股的私募基金,如果要参与港股通,需要修改产品合同,流程比较繁琐,少数对港股有投资意向的私募,可以在发行新产品的时候,将港股纳入投资标的。

  中银国际沪港通开户已超3000

   11月11日,中国银行股价强势涨停,报收3.15元,这是该股自2008年后首次涨停。中行方面承认涨停是很罕见的情况。“这毕竟不是乌龙指,而是真金白银的30亿元成交额啊。”中行证券事务代表罗楠表示。

  此次涨停得益于沪港通开闸的消息刺激。11月10日,中行公告称,香港中央结算已于近日选定中国银行为沪港通结算银行,由中国银行(香港)和中行上海市分行分别担任香港和内地的结算银行。

  而在今年4月份,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决定原则批准上交所、港交所、中登、香港中央结算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后,中银国际证券就已经启动了准备工作。“4月份公司内部就成立了沪港通工作小组,5月28日首批提交业务申请,8月29日率先通过上交所、上海证监局联合检查,并且为上交所、上海证监局提供技术资料和顾问。”中银国际证券执行总裁钱卫称。

  而中行相关负责人称,已经为沪港通升级了电子系统,并对内部员工和投资者进行了多轮培训和教育。

  中国银行(香港)个金部总经理谭极明透露,前期已经对香港投资者就沪港通业务进行调研,调研显示,香港投资者对A股有相当的兴趣。“近六成受访者表示有计划在沪港通推出3个月内投资A股,不过期初A股在其投资组合中的比重不会太高,应在10%以下。”谭极明表示。

  谭极明认为香港投资者投资A股的原因有三:第一,现在A股估值偏低,第二,投资A股将使投资组合更加多元化,第三,可以投资香港市场缺乏的板块,比如白酒、啤酒等。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国银行(香港)多次调研,预计沪港通之后,个人会谨慎试水,而机构投资者则更主动和积极。

  钱卫称目前香港投资者对沪港通开闸反响不错,截至11月13日,中银国际证券沪港通业务开户超过3000户,“以此推算整个市场开户数应该不超过有资格做沪港通业务投资者的10%”。

  此外,还有一条消息值得关注。即从11月17日起,港人每日兑换人民币不超2万元的上限将取消。中银国际证券执行董事白韧表示,短时间内,港币、人民币交易会大增,“这些年,香港积攒了大量人民币,大概有1万亿元人民币,但流动性不太够,其中一个技术关卡就是每天的限额兑换。”

  不过中行支付清算部总经理张青松表示,沪港通结算业务本身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收入有限,虽然会收一定手续费,但基于服务客户的目的,中行基本能免则免,不过沪港通业务可以带动其它业务发展,利润贡献潜力无限,由于香港市场面向的是全球投资者,因此沪港通将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