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镍价受累库存高企跌至7个月新低

2014年10月28日 13:3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镍库存不断攀升下,镍价不再坚挺。昨日(10月27日),LME镍价创下年内7个月以来的新低。

  实际上,今年以来,受印尼禁止原矿出口等消息影响,镍价结束此前漫长的低位震荡局面,出现疯涨,并在5月创下年内新高。在大宗商品普跌的情况下,业内将镍价独特牛市行情戏称为“妖镍”。

  然而,随着镍库存不断增多,国内不锈钢企业受环保压力等因素限产,导致需求不足供需失衡,“妖镍”光环消退,价格从9月初持续下跌,几乎抹平了因印尼禁矿引起的涨幅。

  较年内高点下跌31.8%

  中国的镍矿,尤其是红土镍矿严重依赖印尼,今年1月12日起,印尼开始禁止红土镍矿等原矿出口。作为世界第一大镍矿出口国的印尼,希望促进当地镍矿的选冶加工产业、增加镍矿出口的附加值、增加税收、避免原矿石大量低价出口。

  印尼镍矿出口政策的变化直接对市场产生影响,市场担心我国将出现镍矿紧缺,由此直接推动镍价大幅上涨。

  资料显示,LME镍价从今年2月6日的开盘价13815美元/吨扶摇直上,并在5月13日创下年内高点21625美元/吨,累计涨幅达56.5%。

  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镍价却逆道而驰,以最大涨幅成为“有色金属之冠”,因此被业界戏称为“妖镍”。如今,“妖镍”光环褪去,几乎回到今年3月份上涨前的价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昨日发稿,LME镍收盘价格为14748美元/吨,跌破15000美元/吨,较10月1日收盘价16160美元/吨下跌8.7%。实际上,LME镍价格从今年9月9日开盘就持续下跌,截至昨日累计下跌25.7%,而较年中最高价格21625美元/吨大跌31.8%。

  “上半年价格上涨之前的半年多,LME镍价在13000美元/吨~15000美元/吨之间调整,现在跌破15000美元/吨,几乎把印尼禁矿炒作所带来的涨幅都抹掉了。”卓创资讯镍业分析师许海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后市可能不会深跌

  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镍价疯涨主要是受印尼禁矿导致市场担忧,游资炒作引起,而目前镍库存高企,在供应过剩和需求疲弱之下,“妖镍”最终回归到原有的水平。

  “一方面,需求预期较差,国内经济整体疲软,加上环保压力很大,钢铁企业限产等影响开工,不锈钢企业对镍的需求不可能有爆发式增长。”金川集团市场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金川集团是国内镍行业的最大生产厂家,镍金属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八成以上。上述金川集团人士还表示,另一方面,伦镍库存大幅增长,此前很多地方也囤积了大量镍库存,“现在市场消化不了,前期炒作因素较大。”

  根据上海有色金属网统计,尽管印尼禁止镍矿等原矿出口,其他镍矿出口国如菲律宾出口到中国的镍矿却出现大幅增长,远远超过市场预期。

  据海关数据,今年1月~9月,进口自菲律宾的镍矿砂达2714.46万吨,同比增长26.68%,约占同期进口总量的70.99%。

  上海有色金属网分析师杨波预计,今年全年,中国进口菲律宾镍矿5000万湿吨,从菲律宾进口的1.5%品位以上镍矿将大幅增长。

  而外围LME镍库存也处于不断增加的态势,去年12月30日,LME镍库存为26.13万吨,截至10月27日,LME镍库存为37.81万吨,较去年底增加44.6%。

  对于后期镍价判断,金川集团市场部人士称,“后期镍价可能不会深跌,会维持在一个价格震荡期,毕竟镍铁生产厂家多为民营企业,如果前期原料成本与目前产品销售价格倒挂,出现亏损就会停产,市场供应也会相应减少,镍价又会反弹。”(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 宋沅 )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镍价漫漫熊途无止境      2013年11月19日
  • · LME金属收涨 镍价升破每吨2万美元      2014年05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