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宗农产品代表性品种:玉米期货曲折中成长

2014年09月26日 08:36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玉米是全球上市时间最早和最为活跃的商品期货品种之一,是大宗农产品的代表性品种。世界上共有8个国家的11家交易所上市有玉米期货合约及相关衍生品。

  在我国,玉米期货最早出现在1993年的期货市场,1998年在全国期货市场的清理整顿中一度退出市场。2004年9月22日,玉米期货再度回归期货市场,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恢复交易。自2004年上市至今年8月底,玉米期货单边累计成交量35155.03万手,成交额64826.45亿元,在国家调控粮食三大品种中表现最好。

  “自上市以来,玉米期货经过大约1年的培育期,之后两年市场成交持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随后,受金融危机和国家产业政策影响,玉米成交持仓陷入低谷,目前仍处恢复增长阶段。”一位市场研究人士分析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玉米期货交易量和持仓量呈快速增长局面,其中,2006年玉米期货合约交易量达6764.5万手(单边),占全国期货成交量的30.8%,占大商所期货成交量的56.2%,是CBOT玉米成交量的12.2%(按可比口径-吨,下同),成为全国成交量最大的期货合约,在全球农产品期货期权合约中排名第一。

  2007年以及2008年,为了抑制粮食价格过快上涨态势,国家出台了包括拍卖玉米储备、取消玉米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并征收5%至10%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等措施,系列调控下,玉米市场价格高位盘整并在随后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大幅下挫。2007年玉米成交量仍保持5943.7万手(单边)左右的高位,在同期期货品种中名列前茅,但年末持仓量降至36.3万手,同比减少54.4%。

  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开始蔓延,以大豆为首的全球农产品市场价格呈现“雪崩”式下跌,为保护农民利益,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实施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的临时收储政策。自此,临储政策开始主导玉米市场,在企业套保动力逐步减小的背景下,玉米期货市场流动性持续降低。2009年,玉米期货市场成交量仅为1674.4万手,同比下降72.1%,在全国和大商所的成交占比中仅分别为1.6%和4%,为同期CBOT市场玉米成交量的3%(按可比口径);玉米持仓量持续走低并于2009年降至谷底,仅为14.5万手,在全国和大商所的持仓占比分别降至3.1%和8.1%,仅为CBOT玉米持仓的1%。在此期间,大连玉米期货价格与国际期货市场价格的相关性较前些年下降明显,内外盘价格相关系数从2006年的0.91下降到目前的0.12,随着外盘玉米价格波动对国内影响逐步减小,大连玉米期货市场主要反映国内市场的变化。

  200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玉米市场活力有所恢复。2010年,随着全球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效果显现,以及国内玉米临储收购规模下降,玉米期货成交量达3600万手,同比增长115%,持仓量开始回升并一直处于相对平稳水平。此后两年,玉米期货成交量一直保持相对活跃态势。2013年,玉米临时收储力度加大,玉米成交量再次跌入低谷,全年成交1331万手,同比下降64.8%,在全国和大连期货市场成交占比中分别仅为1%和1.9%;但玉米年末持仓量同期保持增长,达23.9万手,同比增长8%,在全国和大商所上市品种中持仓占比分别为3.2%和7.6%。

  “尽管玉米期货成交量出现先扬后抑的局面,玉米期货的制度完善工作并未懈怠,在玉米期货合约标准‘三次’修改、交割库布局调整扩充等措施推动下,期现货市场互动不断加强,成为国家三大粮食调控品种中表现最好的品种。”上述研究人士称。


(责任编辑: 宋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