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易方达李一硕:高收益债有时甜如蜜 有时苦如莲

2014年09月10日 09:55    来源: 证券日报    

  根据海外成熟市场的定义,高收益债券是指信用等级低于投资级别的债券。这些债券部分由于自身规模有限,信用资质较弱,需要较高的发行利率才能吸引到投资。另外一些高收益债发行人一度达到投资级别,其债券发行利率并不高,但发行债券融资后由于自身经营状况恶化或负债率提升等因素所致,其后在二级市场交易中收益率显著上升。

  对于固定收益产品而言,其未来的现金流是可以预见的。因此,持有高收益债到期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获得较高的持有期回报。但最关键的问题是:高收益债在到期日一定可以本息兑付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从较长区间的历史数据看,穆迪评级为B级的信用债在1年内的违约率为4%左右,C评级大档(包括Caa至C级)的违约率则蹿升至13%以上。如果我们把持有的时间拉长到5年,则资质相对更好一些的Ba信用级别的累积违约率也达到接近10%的水平。此外,违约往往具有“聚集性”的特点。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本世纪初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高收益债的违约率均达到10%以上,这无疑给高收益债投资者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

  除了可能违约所带来的损失之外,高收益债投资者还将面临另外两个主要的风险。其一是高波动性。在发达市场中,高收益债与股票具备更加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其价格波动性明显高于投资级债券。另一个风险在于,高收益债一旦信用资质持续恶化,其在二级市场中的流动性也会大幅萎缩,很难在合理的价格上寻找到交易对手。

  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收益债市场的成熟与否折射了债券市场的发展深度。目前全球高收益债的存量中一半以上位于美国,第二大市场则是欧洲。由于我国债券信用评级的区分度并不高,难以根据是否达到投资级别这一标准来划分高收益债市场的边界。如果以今年初收益率高于10%的公司债个券来统计,则数量达到60只左右,其中目前仍在交易品种的存量规模合计约为370亿元,再考虑到中小企业私募债以及银行间市场中部分低评级的短融中票,我国高收益债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今年以来,我国高收益债板块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其本身的信用风险和高波动性容易被忽视。事实上,高收益债投资要求更高的专业性。首先,对高收益债发行人的信用研究需要非常深入并能够持续跟踪。其次,投资组合中要实现充分的分散化,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区域、股东背景等维度。最后,高收益债投资更多着眼于中长期,有时需要承担价格短期波动带来的估值风险。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