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常态

2014年07月22日 15:49    来源: 新华网     李延霞 刘铮

  在经历了六个交易日的连续下跌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小幅上涨。2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544,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个基点。

  有涨有跌,双向浮动,是近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明显特征。自2010年6月央行重启汇改到今年1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约12%。此后4个月进入贬值通道,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超过3%。而在经历了6月份的“小碎步”上扬后,7月以来又走出了一段涨跌互现的行情。

  “近段时间人民币的升跌显示已经打破了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确立了‘双边波动’态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说。

  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表示,从2005年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走走停停的状态,但涨多跌少,对美元汇率已经累计升值35%。单边升值的走势强化了市场进一步看多预期,在存在无风险套利空间的情况下,热钱大量流入,给经济运行带来潜在风险。

  “今年以来汇率的双向波动,分化了市场预期,不仅制止了外汇资金大量净流入,并且由于市场预期高度分化,也避免了热钱集中撤离和资本大量外逃。整体上看,外汇流出入变得相对均衡。”他说。

  对于汇率波动的原因,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外贸进出口比较低迷,外部则面临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加速退出,都是分化汇率预期、推动资本流动波动的因素。

  专家普遍认为,这一轮人民币的走势,主要受市场对国内经济下行担忧加大以及美国退出QE和加息预期增强影响,更多体现了市场因素而非政府干预。

  今年3月17日起,央行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这是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幅第三次扩大。2007年该波幅由0.3%扩大至0.5%;2012年4月又进一步扩大至1%。

  专家表示,汇率波幅扩大,意味着央行正逐步践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的管理思路,寻求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今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势将成为常态。

  管涛认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具备宏观和微观的条件。宏观上,人民币汇率正趋向均衡合理水平。微观上,在实体经济活动带来的顺差减少同时,结售汇顺差继续增加,说明企业做多人民币、做空外币的顺周期财务运作加大了套利资金流入压力。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季报(2014年三季度)》指出,一般一国贸易顺差占GDP比例达到3%,即可认为该国货币的汇率实现了均衡。中国经常账户盈余与GDP的比例从2007年的10%峰值,降至2013年的2.1%。按照这一标准,人民币汇率已经基本达到均衡水平。

  张茉楠认为,二次汇改后,我国实行了一整套相对完善、较具活力的汇率形成机制,对国际收支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引导人民币汇率逐步收敛至均衡水平,在更大程度上反映市场主体的外汇供需对比。

  近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有赖于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要抓住有利时机增强汇率弹性,除了扩大浮动范围外,还应该在降低直接干预、丰富外汇市场产品、完善市场基础建设等方面多做工作,真正让市场在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作用,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良好条件。”赵庆明说。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